古时候有个小孩,爹娘都死,跟着哥哥嫂子一起生活,但哥哥嫂子欺负他给他吃剩饭,穿不要的破衣,睡牛棚,没有床铺,就睡在地上的干草上。他每天放牛,就叫他牛郎。(段评:本段作为故事开头,清晰介绍了牛郎的身世,内容紧扣主题,叙事连贯,但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牛郎的生活更具体可感,比如写他睡在干草上的感受,或者放牛时的心情,这样能让读者更心疼牛郎。修改版:古时候有个可怜的小孩,爹娘很早就去世了,只能跟着哥哥嫂子一起生活。哥哥嫂子对他特别不好,每天只给他吃剩饭,穿破破烂烂的旧衣服,晚上还让他睡在牛棚里。牛棚里没有床铺,他只能蜷缩在地上的干草堆里,冬天冷得直发抖,夏天又被蚊子咬得睡不着。他每天的活儿就是放牛,大家就都叫他牛郎。)
牛郎把牛养的挺好 (改:养得挺好) ,牛干活很勤恳。牛郎觉得不照看好它,有点对不起它。就给它吃嫩 (改:吃嫩草) ,喝干净水,夏天盛凉 (改:乘凉) ,冬天晒太阳。还把牛洗汗净 (改:洗干净) 。牛郎长大后分家产时只带走了牛和一辆车,他带着牛和车走到了山里,白天打柴,去集市上去换粮食。晚上让老牛在车边休息。过了不久,他就盖了房子,又开了一块地。一天晚上老牛开口说话说翻过一坐山 (改:一座山) ,那有一个湖有一个粉纱衣的仙女。那就牛郎的妻子 (改:那就是牛郎的妻子) 。牛郎翻过了山找到了仙女,他拿走纱衣。但他还给了仙女她们俩个 (改:他还给了仙女,她们俩) 一夜长谈,就知道了她叫织女,和她的故事。牛郎把织女带回家结了婚,两人生活美满。牛郎耕地,织女纺织,过了两三年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织女会给他们讲故事。(段评:本段讲了牛郎和老牛的相处、分家后的生活,以及和织女相遇的经过,情节完整,但有些地方写得太简单啦,比如牛郎照顾老牛的细节可以更具体,和织女相遇的过程也可以加一点他们的动作、对话,让故事更生动。还有一些小错误,比如"吃嫩"应该是"吃嫩草","盛凉"是"乘凉","洗汗净"是"洗干净身上的汗","一坐山"是"一座山",这些都要改哦。修改版:牛郎把老牛照顾得特别好,老牛也很勤恳地帮家里干活。牛郎总觉得,一定要好好待老牛才对得起它。所以他每天都给老牛挑最嫩的青草,喝干净的泉水,夏天牵着它到大树下乘凉,冬天让它在太阳底下晒太阳,还经常帮老牛洗干净身上的汗渍。牛郎长大后,哥哥嫂子只分给了他这头老牛和一辆破车。他带着老牛走进山里,白天砍柴去集市换粮食,晚上就让老牛在车边休息。没过多久,他盖了间小房子,还开垦了一块田地。一天晚上,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告诉牛郎,翻过前面那座山有个湖,湖里有位穿着粉纱衣的仙女,那就是他未来的妻子。牛郎听了特别激动,赶紧翻过山找到了那个湖,果然看到了那位仙女。他轻轻拿走了仙女的纱衣,后来又还给了她。他们坐在湖边聊了一整晚,牛郎知道了她叫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因为喜欢人间才偷偷下来的。牛郎邀请织女跟他回家,织女笑着答应了。他们结婚后生活得可美满了,牛郎耕地,织女织布,两三年后还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织女每天都会坐在院子里,给孩子们讲天上的故事。)
一天老牛又说话了,它说等死后要把牛皮留下。某一天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凡后,派了些天兵去人间把织女带回来。牛郎披上了老牛的皮追上织女,但被王母娘娘的一条银河分开。织女不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王母娘娘拗不过她,只能同意让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见一会 (改:见一面) 。(段评:本段讲了故事的结局,情节清楚,但可以加一点老牛去世前的细节,还有牛郎追织女时的着急心情,让故事更感人。比如老牛说话时的样子,牛郎披上牛皮飞起来的感觉,这样读者能更投入到故事里。修改版:过了几年,老牛越来越老了。一天,它虚弱地对牛郎说:"我快不行了,等我死后,你把我的牛皮剥下来留着,以后遇到难事,披上它就能飞起来。"牛郎听了特别难过,抱着老牛哭了好久。没过多久,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凡的事,派天兵天将来到人间,要把织女抓回天上去。牛郎急得团团转,突然想起老牛的话,赶紧披上牛皮,用担子挑着两个孩子追了上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往身后一划,一条宽宽的银河就出现在眼前,把牛郎和织女隔开了。织女在银河那边哭着喊牛郎的名字,牛郎也带着孩子拼命地喊妈妈。王母娘娘看着他们可怜,最后同意让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见一次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