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星期一 多云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充满趣味的作业——观察一个事物,并记录下它的变化。一回到家,我就选择了观察绿豆发芽的过程。(段评:本段作为全文的开头,能够清晰地引出观察绿豆发芽的主题,情感真挚,符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过,如果能加入一些你听到作业时的小细节,比如老师说话时的表情,或者你当时心里的小想法,会让开头更生动哦!修改版:今天,王老师笑着走进教室,眼睛弯成了月牙儿,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作业——观察一个事物,记录它的变化。我一听就来劲了,小手举得高高的问:“老师,观察绿豆发芽可以吗?”老师点点头,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一蹦一跳地就想赶紧回家试试!)
我先拿出一个盆,倒入半杯水,我小心翼翼将它们放入盆中,这些绿豆像一颗颗绿宝石。(段评:你把绿豆比作绿宝石,这个比喻特别棒!如果能再写写绿豆摸起来的感觉,或者你放绿豆时的小心样子,会让句子更有画面感。还有“小心翼翼将它们放入盆中”这里,“将”字前面加上“地”会更通顺哦。修改版:我先拿出一个白色的小瓷盆,倒了半盆凉凉的清水,然后伸出手指,轻轻捏起几颗绿豆——它们硬邦邦的,表面滑溜溜的,像刚擦过油的绿宝石。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盆里,绿豆“叮咚”一声沉到水底,圆滚滚的样子真可爱!)
接着用一层温润的湿巾,轻轻的 (改:轻轻地) 覆盖在绿豆上,仿佛给它们盖上了温暖的被子。我满心期待着它们发芽,恨不得时间过得快一点,看看它们明天会长成什么样。(段评:你用“温暖的被子”来比喻湿巾,还写出了期待的心情,特别有童真!不过“轻轻的覆盖”里的“的”应该改成“地”,因为这里是形容动作的。另外,如果能写写湿巾盖上去的感觉,比如你摸了摸湿巾软不软,会更真实哦!修改版:接着我撕了一张温润的湿巾,用手掌轻轻抚平,像给小宝宝盖被子一样,把绿豆严严实实地裹住——湿巾软软的,摸起来像妈妈的围巾。我趴在桌子上盯着盆看,心里默念:“绿豆绿豆快长大,明天就能冒小芽!”恨不得把时钟的指针往前拨一拨。)
10月22日 星期三 多云
早上,我迫不及待地去看绿豆,发现它们有一些变化,有些已经撑开了绿衣裳,露出了白白的肚皮,有的还长出了嫩芽,白白的,嫩嫩的,像一个小逗号,可爱极了!看着它们的变化,我既惊奇又惊喜。(段评:你把发芽的绿豆写成“小逗号”,这个比喻太形象啦!而且写出了惊奇又惊喜的心情,特别真实。如果能再写写你看到变化时的小动作,比如是不是叫出了声,或者用手指轻轻碰了碰嫩芽,会更生动哦!修改版:早上刚起床,我就光着脚跑到阳台看绿豆。哇!它们真的变样了——有的撑开了绿衣裳,露出白白的小肚皮,像个刚睡醒的小胖子;有的长出了半厘米长的嫩芽,白白嫩嫩的,像个弯弯的小逗号。我忍不住用指尖轻轻碰了碰嫩芽,软乎乎的,我高兴得跳起来:“妈妈快来看,绿豆发芽啦!”)
10月23日 星期四 晴
这天,绿豆长得更长了。它们纷纷都脱掉了漂亮的绿衣裳。我将一些绿豆放到水心上 (改:水面上) ,有的像小蝌蚪,两片嫩叶从圆圆的脑袋里伸出来,像极了一只正在高歌的小鸟,还有的像小弹簧,卷卷的。(段评:你把绿豆芽比作小蝌蚪和小弹簧,想象力真丰富!如果能写写豆芽的颜色变化,比如芽尖是不是带点黄,或者豆芽在阳光下的样子,会更具体。还有“放到水心上”可以改成“放到水培瓶的网格上”,这样更准确哦!修改版:这天的绿豆芽长得更长了,最长的有两厘米呢!它们纷纷脱掉了绿衣裳,露出白白的身子。我把它们移到水培瓶的网格上,豆芽的根须垂在水里,像一群甩着尾巴的小蝌蚪;有的豆芽弯弯曲曲,一碰就弹回来,活像个迷你小弹簧。阳光照在芽尖上,还泛着一点点嫩黄,真好看!)
10月26日 星期五 晴
在我的精心培育下,绿豆们长的 (改:长得) 越来越高了,它们挨挨挤挤的,叶子也开始舒展开来,像一把绿色的小剪刀,我心中充满了喜悦。(段评:你写出了绿豆挨挨挤挤的样子,还把叶子比作小剪刀,特别形象!如果能写写叶子的颜色,比如是不是鲜绿色,或者你闻了闻有没有青草味,会让句子更生动。另外,“长的越来越高了”里的“的”应该改成“得”哦!修改版:在我的精心照顾下,绿豆芽长得越来越高了,它们挤在一起,像一片小小的绿森林。豆瓣中间的小叶子舒展开来,尖尖的,像一把把翠绿色的小剪刀。我凑过去闻了闻,还有一股淡淡的青草香呢!看着它们生机勃勃的样子,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糖还开心。)
通过这次观察,我不仅了解了绿豆发芽的过程,还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段评:本段作为结尾,能够自然地总结观察的收获,主题积极向上。不过如果能把“生命的神奇”和你观察到的小细节联系起来,比如绿豆从硬邦邦到长出嫩芽的变化,会让感悟更真实,而不是空洞的道理哦!修改版:通过这几天观察绿豆发芽,我不仅知道了绿豆要喝水、避光才能长大,还明白了生命的神奇——原来一颗小小的、硬邦邦的绿豆,只要有耐心照顾,就能长出绿绿的芽、嫩嫩的叶。我看着窗台上的绿豆芽,觉得它们像一个个小勇士,正朝着阳光努力生长呢!)
伏宏文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绿豆芽发芽记》,老师首先要为你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感悟点个赞!很多同学只是简单记录绿豆发芽的过程,而你不仅详细地记录了绿豆每天的变化,还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生命会这么神奇呢?是因为它蕴含着无限的可能,还是有着顽强的力量?如果能在结尾处,把“生命神奇”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你写“这天,绿豆长得更长了。它们纷纷都脱掉了漂亮的绿衣裳”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绿豆脱“绿衣裳”时,是怎样的场景?你凑近看时,有没有听到轻微的声响?用“五感法”把这个画面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记录不同日期绿豆的变化,段落之间的衔接稍显生硬。我们能不能加一些过渡的语句,比如在记录完前一天绿豆的变化后,加一句“带着对绿豆新变化的期待,我迎来了新的一天”,用这样巧妙的过渡句,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也更流畅。
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搭建文章的‘骨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血肉’的填充上(比如细节描写)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绿豆发芽过程中,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对生命的顽强有了新的理解?
- 在培育绿豆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和生命成长所经历的挫折有什么联系?
- 如何通过更生动的语言描写,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你观察绿豆发芽时内心的喜悦与惊叹?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