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小表弟,他才一岁,剃了个小光头,脑袋像一个皮球,白白嫩嫩的小脸蛋,黑葡萄似的小眼睛,粉嘟嘟的小嘴巴,就像年画上的小童子似的。(段评:这段描写小表弟的外貌很生动,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如'脑袋像皮球',很有童趣。如果能调整一下句子顺序,把最有特点的'小光头'放在最前面,再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会让结构更清晰。修改版:我有个小表弟,他才一岁,剃了个小光头,脑袋像个皮球。白白嫩嫩的小脸蛋上,嵌着黑葡萄似的小眼睛,粉嘟嘟的小嘴巴,就像年画上的小童子似的。)
小表弟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了,嚷嚷着人抱着出去玩。一推开门,他准会眉开眼笑。如果你不理他,他就会“咿咿呀呀”地抗议,好像在说:“你为什么不理我?”到了屋外,他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瞪着小眼,东瞧瞧,西望望。他还伸出一双小手,要这要那的。(段评:这段写了小表弟的日常活动,很有生活气息。不过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加强,比如在'一推开门'前加上'只要',让句子更连贯。另外,'要这要那的'可以更具体一点,比如'要这朵小花,要那片树叶',让描写更生动。修改版:小表弟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了,嚷嚷着要大人抱着出去玩。只要一推开门,他准会眉开眼笑。如果你不理他,他就会“咿咿呀呀”地抗议,好像在说:“你为什么不理我?”到了屋外,他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瞪着小眼,东瞧瞧,西望望。他还伸出一双小手,要这朵小花,要那片树叶。)
今天我抱着小表弟回家了。我看见他的一双手拍打着茶几,“啊啊”地叫着,小腿不时地乱跺。我想逗他玩,于是钻到茶几下面和他捉迷藏。那知 (改:哪知) 小表弟也钻到了茶几下面,当我抬起头来,只听“咣当”一声,哎呀糟糕!小表弟的头撞到茶几上了。他抬起头,眉头一皱,眼一眯,嘴一噘,双手捂眼 (改:双手捂脸) ,眼看就要“哇”的一声哭了。说时迟,把茶几打疼了似的。(段评:这段写了和小表弟玩捉迷藏的趣事,很有画面感。不过结尾有点仓促,'说时迟,把茶几打疼了似的'这句话不太通顺。建议调整一下,比如'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拍了拍茶几说:“茶几不乖,把弟弟弄疼了!”',让故事更完整。修改版:今天我抱着小表弟回家了。我看见他的一双手拍打着茶几,“啊啊”地叫着,小腿不时地乱跺。我想逗他玩,于是钻到茶几下面和他捉迷藏。哪知小表弟也钻到了茶几下面,当我抬起头来,只听“咣当”一声,哎呀糟糕!小表弟的头撞到茶几上了。他抬起头,眉头一皱,眼一眯,嘴一噘,双手捂眼,眼看就要“哇”的一声哭了。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拍了拍茶几说:“茶几不乖,把弟弟弄疼了!”)
钟智芳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家人》,老师要为你敏锐的观察力点赞!你把小表弟的形象和日常行为特点描绘得十分生动,像“脑袋像一个皮球,白白嫩嫩的小脸蛋,黑葡萄似的小眼睛,粉嘟嘟的小嘴巴”,将小表弟可爱的模样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这一点很棒!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在事例的描写上,虽然写了和小表弟相处的事情,但过程可以再丰富些。像小表弟撞到头这里,“说时迟,把茶几打疼了似的”表述有些仓促模糊。咱们来当一回导演,把这个情节“拍”得更详细。当时小表弟撞到头时,他的表情除了眉头一皱,眼睛有没有瞬间泛起泪花?他的哭声是怎样的,是大声啼哭还是带着委屈的抽噎?周围的环境有没有因为这一声碰撞发生什么变化,比如有没有引起家人的惊呼声?用这些细节把这个场景“放大”,文章会更精彩。
另外,文章的结构稍显松散。各个段落之间缺乏自然的过渡。可以在段落衔接处加一些过渡语,比如在描述完小表弟早晨的日常后,要写你抱着小表弟回家发生的事时,可以加一句“每天小表弟的早晨都活力满满,而今天我抱着他回家后,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这样文章读起来就会更连贯。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小表弟的这些行为和表现,有没有让你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相似的经历呢?如果把这些回忆融入文章,会不会让情感更丰富? 2. 在和小表弟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一个瞬间让你突然意识到自己成长了,或者对亲情有了新的理解? 3. 除了外貌和日常行为,小表弟有没有一些独特的小习惯或者爱好,能让你更深入地展现他的个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