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微风吹拂,丁香花盛开,飘过操场,飘过教学楼,飘过教室……学样 (改:学校) 里香气四溢,令人愉悦。(段评:这段作为开头,描绘了校园里丁香花盛开、香气四溢的场景,画面感十足,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不过呢,“飘过操场,飘过教学楼,飘过教室”这里虽然用了排比,但“飘过”和丁香花香气搭配不太准确,可换成“弥漫”。还有“学样”是错别字,应改为“学校”。修改版:阳光明媚,微风吹拂,丁香花盛开,那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操场,弥漫在教学楼,弥漫在教室……学校里香气四溢,令人愉悦。)
早读课结束,班长王寒冰去检查班级负责的花坛。刚到就皱起眉:新种的几株丁香花苗不见了,泥土上还有浅浅的脚印。王寒冰连忙四处望望,发现张明正在花坛旁几米处张明正在玩一朵丁香花,脚上还沾着一些泥巴。王寒冰左思右想,根据已知的线索推断肯定是张明干的。(段评:这一段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内容完整,人物也明确。但逻辑上有些小问题,王寒冰仅仅看到张明在花坛旁玩花、脚上有泥,就“肯定是张明干的”,有点太草率了,缺乏更细致的推理过程。可以增加一些王寒冰内心的想法,让他的判断更合理。修改版:早读课结束,班长王寒冰去检查班级负责的花坛。刚到就皱起眉:新种的几株丁香花苗不见了,泥土上还有浅浅的脚印。王寒冰连忙四处望望,发现张明正在花坛旁几米处玩一朵丁香花,脚上还沾着一些泥巴。王寒冰心想:这脚印刚留下不久,张明就在附近,还玩着丁香花,脚上还有泥,大概率就是他干的。这么一推断,王寒冰就认定是张明干的了。)
此时的张明,正玩得不亦乐乎。突然一只手拍在了张明后背,张明回头看见王寒冰猛然站起身,问道:“班长……你来这干嘛?”王寒冰严厉地说:“花坛里新种的几株丁香花苗是不是你挖的。”张明一口否认:“我没有!你别冤枉人!两人互不相认 (改:两人互不相让) ,争吵声引来同学目光,张明急得脸都红了。此时,正在值日的班主任李军也来到了花坛,看见我们争吵便耐心地问:“发生了什么事,告诉老师,老师帮你们解决。”王寒冰仔细跟老师李军说明了情况,老师说:“先别那么快下定论,再去花坛看看,说不定还能找到线索。”(段评:此段详细描写了王寒冰和张明的争吵以及老师的介入,情节生动。不过语言表达上有些啰嗦,比如“张明回头看见王寒冰猛然站起身”,可以简化为“张明回头,看见王寒冰,猛地站了起来”。另外,两人争吵的描写可以再增加一些神态和动作细节,让场景更有画面感。修改版:此时的张明,正玩得不亦乐乎。突然一只手拍在了他的后背,张明回头,看见王寒冰,猛地站了起来,紧张地问道:“班长……你来这干嘛?”王寒冰双手叉腰,严厉地说:“花坛里新种的几株丁香花苗是不是你挖的?”张明瞪大了眼睛,脸涨得通红,大声否认:“我没有!你别冤枉人!”两人互不相让,争吵声引来了同学们的目光。这时,正在值日的班主任李军也来到了花坛,看见他们争吵,便耐心地问:“发生了什么事,告诉老师,老师帮你们解决。”王寒冰仔细跟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说:“先别那么快下定论,再去花坛看看,说不定还能找到线索。”)
三人到花坛边,老师李军发现这浅浅的脚印与张明的脚对比显现小很多,而且叶上还留着露水不可能是刚挖的。王寒冰听后,十分愧疚,觉得自己太冲动了。(段评:这段通过老师的发现,揭示了真相,让王寒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逻辑清晰。但可以增加一些王寒冰愧疚时的心理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丰满。修改版:三人到花坛边,老师李军发现这浅浅的脚印与张明的脚对比小很多,而且叶上还留着露水,不可能是刚挖的。王寒冰听后,心里“咯噔”一下,脸“唰”地红到了耳根,十分愧疚,心里直埋怨自己:“我怎么这么冲动,都没仔细想想就冤枉了张明。”)
这时一个小女孩捧着丁香花苗来,说:“对不起,是我挖的,不应该破坏它,我这就把它重新种好。”张明说:“我玩的那朵花是它自己掉下 (改:它自己掉下来) 的。”最终,王寒冰认识到了错误,两人在花香中握手和好了。(段评:作为结尾,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两人握手言和,很完整。不过可以在结尾处增加一些环境描写,烘托出和解后的美好氛围,让结尾更有感染力。修改版:这时一个小女孩捧着丁香花苗走过来,低着头,红着脸说:“对不起,是我挖的,不应该破坏它,我这就把它重新种好。”张明挠挠头,笑着说:“我玩的那朵花是它自己掉下的。”最终,王寒冰红着脸,不好意思地伸出手,张明也大方地握住。在那弥漫着的淡淡丁香花香中,两人相视而笑,握手和好了。)
韦皓骞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丁香花下的误会》,老师首先要为你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细致的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在面对误会时,可能只是简单描述事情经过,而你却通过这次丁香花苗失踪引发的误会,展现出了“没有证据不能随意下结论”这样深刻的道理,这让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建筑结构”搭得很不错。开头用“阳光明媚,微风吹拂,丁香花盛开,飘过操场,飘过教学楼,飘过教室……学样里香气四溢,令人愉悦”描绘出美好的校园场景,为故事发生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下文。结尾“最终,王寒冰认识到了错误,两人在花香中握手和好了”与开头的丁香花相呼应,让整个故事完整圆满。这个“首尾呼应”的技巧,你运用得很自然!
不过呢,咱们还可以让文章更上一层楼。比如在描写人物方面,当王寒冰质问张明时,你可以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详细描写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像“王寒冰眉头紧皱,眼睛直直地盯着张明,大声质问道:‘花坛里新种的几株丁香花苗是不是你挖的’”,这样通过具体的神态、动作描写,能让人物形象更鲜活。另外,从王寒冰认定是张明挖了花苗到老师发现另有隐情,这中间的过渡可以再自然些,比如加一句“就在王寒冰坚信自己的判断时,老师的到来让事情有了转机”。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搭建文章的“骨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血肉”的填充上(比如细节描写)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因为误会产生的事情,最后是怎么解决的?从中又能明白什么道理?
- 当我们遇到类似误会时,除了冷静寻找证据,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处理?
-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细微心理变化,让误会产生和化解的过程更有吸引力?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