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的家乡
清晨,我被窗外清脆的鸟鸣唤醒,推开窗,二十年后的家乡像一幅五彩的画。(段评:这段开头很吸引人,用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二十年后家乡的美景。不过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画面更生动。建议把'像一幅五彩的画'具体化,描述一下这幅画里有什么颜色和景物。修改版:清晨,我被窗外清脆的鸟鸣唤醒,推开窗,二十年后的家乡像一幅五彩的画:蓝天像洗过一样透亮,绿树红花在阳光下闪着光,远处的高楼也披上了彩色的外衣。)
小区里的草坪不见了灰色的围栏,智能机器人正慢悠悠地修剪草坪,还会把落叶变成肥料。以前拥堵的马路,现在跑着太阳能汽车,再也闻不到汽油味,天空总是蓝蓝的。(段评:这段描写了小区和马路的变化,内容很丰富。不过句子之间的连接可以更自然,建议用过渡词连接两个场景。另外,可以增加一些感官描写,让读者更有代入感。修改版:小区里的草坪不见了灰色的围栏,智能机器人正慢悠悠地修剪草坪,还会把落叶变成肥料;再看以前拥堵的马路,现在跑着太阳能汽车,再也闻不到刺鼻的汽油味,天空总是蓝蓝的,空气也清新极了。)
我快步走向母校,校门口的保安爷爷变成了亲切的智能门卫,它能准确叫出我的名字。走进教室,黑板变成了巨大的电子屏,老师用手势就能切换课件,同学们的课本也变成了轻薄的平板电脑,写完的作业一秒就能传到老师的终端上。(段评:这段描写了母校的变化,内容很具体。不过可以调整句子顺序,按照参观的顺序来写,先写校门口,再写教室,这样逻辑更清晰。另外,可以增加一些心理描写,表达回到母校的心情。修改版:我快步走向母校,心里既激动又期待。校门口的保安爷爷变成了亲切的智能门卫,它能准确叫出我的名字;走进教室,黑板变成了巨大的电子屏,老师用手势就能切换课件,同学们的课本也变成了轻薄的平板电脑,写完的作业一秒就能传到老师的终端上。)
放学后,我来到小时候常去的小河边。记忆里浑浊的河水,现在清澈得能看见小鱼游来游去,河边的健身区里,老人们正跟着智能教练打太极,脸上满是笑容。(段评:这段描写了小河边的变化,对比了过去和现在,情感很真挚。不过可以增加一些动态描写,让场景更鲜活。建议描写小鱼的具体动作,以及老人们打太极的细节。修改版:放学后,我来到小时候常去的小河边。记忆里浑浊的河水,现在清澈得能看见小鱼摆着尾巴游来游去;河边的健身区里,老人们正跟着智能教练慢悠悠地打太极,一招一式都很认真,脸上满是笑容。)
二十年后的家乡,既温暖又智能,我爱这样的家乡!(段评:这段结尾总结了全文,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不过可以把'温暖又智能'具体化,让情感表达更深刻。建议结合前面描写的场景,点出温暖和智能的具体体现。修改版:二十年后的家乡,既有智能机器人带来的便利,又有老人们打太极的温暖画面,这样的家乡让我心里暖暖的,我爱这样的家乡!)
周文胜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二十年后的家乡》,老师首先要为你的奇妙想象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家乡简单的变化,而你却从小区环境、交通、学校、小河等多个方面,描绘出了一个既温暖又智能的未来家乡,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丰富的内容!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家乡很多的变化,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这些变化是怎么带来的呢?是科技的进步,还是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以前拥堵的马路,现在跑着太阳能汽车”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马路上的景象是怎样的?太阳能汽车有什么独特的外形?开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声音?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一个场景到下一个场景,中间好像缺了一些过渡。我们能不能加一些像“告别了小区,我踏上前往母校的路”这样的话?用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这些智能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会不会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呢? 2. 在环保方面,除了河水变清澈,家乡还可能在哪些地方有新的举措? 3. 未来家乡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会有什么不同呢?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