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苏州城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叫孟姜女。那年夏天,她在葡萄架下浇水时,忽然发现藤叶间藏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这书生名叫范喜良,为了躲避抓壮丁的官兵才躲进园了 (改:园里) 。孟姜女见他眉清目秀不似歹人,便悄悄带他回家。(段评:这段作为开头,很好地点明了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自然地引出了后续情节,让读者一下子就进入到故事当中。不过呢,在细节描写上还可以再加强一些,比如可以描述一下孟姜女发现范喜良时的具体神态和心理活动,这样能让故事更生动。修改版:秦朝时,苏州城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叫孟姜女。那年夏天,阳光热辣辣地照着,孟姜女在葡萄架下浇水。她正专注地给葡萄藤洒水呢,忽然,眼睛瞥见藤叶间藏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这书生名叫范喜良,为了躲避抓壮丁的官兵才躲进园子里。孟姜女心里“咯噔”一下,她定睛一看,见他眉清目秀不似歹人,便悄悄地把他带回了家。)
朝夕相处间,两人暗生情愫。那亲 (改:成亲) 那天,红烛刚点上,官兵就破门而入。范喜良被铁链锁走时,新娘子攥着的红绸子还在他手腕上。(段评:这一段把两人感情发展和范喜良被抓走的情节写得很紧凑,有很强的画面感。只是“那亲那天”这里可能是笔误,应该是“成亲那天”。而且还可以多写一些孟姜女当时的心情,让情感表达更饱满。修改版:朝夕相处间,两人暗生情愫。成亲那天,红烛刚点上,屋里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可就在这时,官兵“哐当”一声破门而入。范喜良被铁链锁走时,新娘子攥着的红绸子还在他手腕上。孟姜女又惊又怕,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孟姜女背着干粮上路寻夫。寒风呼啸时她裹紧粗布袄,烈日曝晒 (改:暴晒) 时她拿荷叶当伞。鞋底磨穿了就赤脚走,脚掌磨出血泡也不停歇。到了长城脚下,只见灰扑扑的民工像蚂蚁般在石堆里挪动。(段评:这段描写孟姜女寻夫的过程,展现了她的坚韧和执着,很棒!不过在语言表达上可以更有节奏感,比如使用一些短句。另外,对长城脚下民工的描写可以再详细一点,突出环境的艰苦。修改版:孟姜女背着干粮上路寻夫。寒风呼啸,她裹紧粗布袄;烈日曝晒,她拿荷叶当伞。鞋底磨穿,她就赤脚走;脚掌磨出血泡,她也不停歇。终于到了长城脚下,只见灰扑扑的民工像一群小蚂蚁,在高高的石堆里艰难地挪动着。他们一个个又累又瘦,脸上满是疲惫和灰尘。)
“这位大哥可认得范喜良?”她逢人便问,直到第七日,有个老汉颤颤巍巍地指道:“早埋在那段长城底下了……”话音未落,孟姜女扑到城墙上放声痛哭,忽然,一段长城倒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体。(段评:这一段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孟姜女得知丈夫死讯后痛哭,长城倒塌,很有戏剧性。但可以增加一些对孟姜女心理的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修改版:“这位大哥可认得范喜良?”她逢人便问,嗓子都喊哑了。直到第七日,有个老汉颤颤巍巍地指道:“早埋在那段长城底下了……”孟姜女一听,脑袋“嗡”的一下,仿佛天塌了下来。她扑到城墙上,放声痛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忽然,一段长城“轰隆”一声倒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体。孟姜女一下子瘫倒在地上,哭得更伤心了。)
柳沛羽同学,你好!读完你的《XXX》缩写,老师要为你对经典故事的清晰呈现点赞!你选取孟姜女哭长城这一经典故事进行缩写,让这个动人的传说以简洁的面貌展现出来,这很棒!
老师发现你在描写孟姜女寻夫的过程中很有技巧。“寒风呼啸时她裹紧粗布袄,烈日曝晒时她拿荷叶当伞。鞋底磨穿了就赤脚走,脚掌磨出血泡也不停歇”,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孟姜女状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她寻夫的坚定决心,这种环境和动作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在立意方面,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我们能不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呢?比如孟姜女的执着除了对爱情的坚守,是否还能反映出当时百姓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在结尾处如果能稍微点一下这方面的感悟,文章的立意就会更深刻。从结构上来说,故事发展略显仓促,比如孟姜女和范喜良相处产生感情的部分可以适当增加一两句过渡,让他们的感情发展更自然,就像“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孟姜女的善良温柔,范喜良的文雅谦逊,让两颗心渐渐靠近,他们不知不觉间暗生情愫”。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不错的写作能力。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立意深化和结构优化上继续努力。比如你可以想想:
-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在现代社会还能带给我们哪些新的启示?
- 如何在缩写故事时,既保留主要情节,又能让故事的情感更加充沛?
- 从孟姜女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精神品质,如何在作文中更好地体现? 老师相信,你肯定能不断进步,写出更精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