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人与真理之间,我们更倾向真理,在过程与结果之间,我们应更重视过程。(段评:此段作为记叙文开头,提出名人与真理、过程与结果的选择,但与后文登山经历衔接不紧密,未引出故事,难以吸引读者。应紧扣登山主题,以生动语句开启下文。修改版:人们常言,登山之趣,不在山巅之景,而在攀登之路。那年春天,我踏上泰山之旅,亲身探寻这其中的真谛。)
翻开泛黄的日记本,仿佛又在那个春天来到了泰山。那日正值寒假,我独车乘车 (改:独自乘车) 到泰山,势要体体会 (改:体会)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段评:段落开启登山故事,但存在表述错误,‘独车乘车’不通顺,且‘寒假’与前文‘春天’矛盾。应修正错误,让故事开端更合理。修改版:翻开泛黄的日记本,思绪飘回那个春天的泰山。那日,我独自乘车前往泰山,一心想要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上山的路由石梯构成,一直朝天边伸延而去,似那潺潺流水,奔流不止,没有边际。虽正值春天,可“高处不胜寒”,我越向上走越冷,石梯旁的翠绿,其上已有清澄的水珠,流顺而下 (改:顺势而下) 的水珠也有湿润 (改:也已湿润) 了泰山的每一寸土地,迸发出无限生机。(段评:描写上山石梯景色较生动,但‘流顺而下’用词不当,且水珠‘湿润土地,迸发生机’与寒冷氛围不符。可调整表述,让描写更贴合情境。修改版:上山的路由石梯构成,一直朝天边伸延而去,似那潺潺流水,奔流不止,没有边际。虽正值春天,可‘高处不胜寒’,我越向上走越冷,石梯旁的翠绿叶片上,已有清澄的水珠,顺着叶片滑落,在寒冷中闪烁着微光。)
我拾阶而上,踩在石梯上的“嗒嗒”声与鸟啼相应,形成世间最奇特的乐章。我融入周围上山的人群,似水滴聚成河流,河流聚成汪洋。(段评:此段将自己融入人群的描写较有画面感,但‘世间最奇特的乐章’表述稍夸张。可换个表达,让语句更自然。修改版:我拾阶而上,踩在石梯上的‘嗒嗒’声与鸟啼相应和,仿佛奏响一曲山间的乐章。我融入周围上山的人群,似水滴汇入河流,河流聚成汪洋。)
人流滚滚,不知不觉间已经快到了山腰,但我却也感到一阵眩晕感,也体会到了高反的不适。我也被迫蹲坐在石梯上,用手无力地撑着越发沉重的头,即使天气寒冷,也有水珠从我脸上流下,不知那是汗还是我心中的不甘。(段评:描述高反不适较真实,但‘也体会到了高反的不适’表述啰嗦。可精简语句,增强表达效果。修改版:人流滚滚,不知不觉间已经快到了山腰,我却感到一阵眩晕,高反带来的不适让我被迫蹲坐在石梯上,用手无力地撑着越发沉重的头。即使天气寒冷,也有水珠从我脸上流下,不知那是汗还是我心中的不甘。)
越来越多的人从我身边走过,而我只能像独孤 (改:孤独) 的树,只能在心中不甘地怒吼:为什么我有高反?凭什么我不能登顶!坐了约半小时,高反没有缓解,但我的心如湖面一般静了下来,对身边的感知越来越清晰。“这山顶可真冷啊”“山顶人太多了,没啥特别好看的,如山路上的景一般”诸如此类的话被风吹到我耳边。(段评:此段描写内心不甘和听到他人对话较生动,但‘独孤’用词错误,应是‘孤独’。可修正错误,让表达更准确。修改版:越来越多的人从我身边走过,而我只能像孤独的树,只能在心中不甘地怒吼:为什么我有高反?凭什么我不能登顶!坐了约半小时,高反没有缓解,但我的心如湖面一般静了下来,对身边的感知越来越清晰。‘这山顶可真冷啊’‘山顶人太多了,没啥特别好看的,如山路上的景一般’诸如此类的话被风吹到我耳边。)
我睁开眼,天空飘落洁白的雪花,将我的不甘、愤怒埋于雪下。我缓缓抬起手,轻握住一片雪花,它洁白透亮,自山顶而来,是泰山给我最好的赠礼。我遥望那时路 (改:来时路) ,泰山已经为它铺上洁白的地毯,恭送我下山。我闻着清新的空气,听着万物的低语,一步一步地下山去……原来无论结果为何,过程都一定精彩。(段评:结尾描写雪花和下山感悟较有诗意,但‘将我的不甘、愤怒埋于雪下’表述稍生硬。可优化语句,让情感表达更自然。修改版:我睁开眼,天空飘落洁白的雪花,似轻柔的手,抚去我心中的不甘与愤怒。我缓缓抬起手,轻握住一片雪花,它洁白透亮,自山顶而来,是泰山给我最好的赠礼。我遥望来时路,泰山已经为它铺上洁白的地毯,似在恭送我下山。我闻着清新的空气,听着万物的低语,一步一步地下山去……原来无论结果为何,过程都一定精彩。)
自然风光是我生活里别样的课堂,它曾无声告诉我——精彩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段评:结尾点明主题,强调过程比结果重要,但表述较平淡。可结合前文经历,让升华更具体、深刻。修改版:泰山之行,是我生活里别样的课堂。它无声地告诉我,在攀登的路上,或许我们会因高反而止步,会错过山顶的风光,但那一路的鸟鸣、石梯上的足音、雪花的轻抚,都是生命中不可复制的精彩。精彩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梁伟红同学,你好!你这篇《生活里的别样课堂》,以登泰山的经历来传达精彩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一感悟,选材独特,让老师看到了生活中不一样的“课堂”,整体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
文章有不少亮点,比如在语言方面,描写十分生动。像“上山的路由石梯构成,一直朝天边伸延而去,似那潺潺流水,奔流不止,没有边际”,将石梯比作潺潺流水,形象地写出了石梯的绵长。在环境描写上也能烘托气氛,“石梯旁的翠绿,其上已有清澄的水珠,流顺而下的水珠也有湿润了泰山的每一寸土地,迸发出无限生机”,让读者感受到泰山的活力。
不过呢,如果咱们想让它更上一层楼,可以在下面这些地方再琢磨琢磨。立意方面,文章做到了从登泰山这件小事中提炼出“精彩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感悟,有一定深度,但还可以更深入。比如在结尾部分,可以进一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感悟对未来生活的具体影响等。在结构上,整体比较清晰,但是稍显平淡。可以运用倒叙的手法开头,比如先写自己下山后对这次登泰山经历的深刻感悟,再回忆登山过程,这样能增加文章的波澜。
💡💡 我们还可以想想:
-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别样的“课堂”让你有了不同的人生感悟?
- 如果再次登上泰山,你觉得又会从这个“课堂”中收获什么新的启示?
- 怎样把登泰山这个“课堂”里学到的道理运用到解决生活难题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