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喜爱看书的哥哥,他几乎每天都在看书,起床的时要看书,吃早餐时要看书,上厕所时也要看书,吃晚餐时也要看书,不管在哪,身边一定要有书,还有他的房间里全是书。(段评:这段作为开头,能清晰引出主题,介绍了哥哥爱看书的特点,内容紧扣主题。不过在语言表达上可以更生动些,比如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在细节描写上也可以再丰富,像描述哥哥看书时的神态等。修改版:我有一个超级爱看书的哥哥,他就像一个小书虫,几乎每天都泡在书里。早上一起床,他就像被书吸住了一样,眼睛紧紧盯着书本;吃早餐的时候,他也舍不得放下书,一边看一边往嘴里塞食物;上厕所时,书更是他的好伙伴;吃晚餐时,他的目光也时不时地瞟向书本。不管走到哪儿,他身边都得有书陪着。而且呀,他的房间就像一个小图书馆,全是书。)
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可是,刚进到里面,我就觉得非常无聊,因为图书馆里太安静了,我来到书架前随便拿起一本书,坐在椅子上,刚看没多久,我就坐不住了,我走到哥哥面前说:哥哥,我们出去玩吧。可是,回应我的只翻书的沙沙声音,我在次 (改:再次) 对哥哥说:你不去,那我自己出去了。这次,哥哥看向我说:那你自己去吧,注意小心 (改:注意安全) 。我只能自己出去玩了,我对哥哥说:那我出去玩了。哥哥说:好。然后,我就出去玩了,我才玩了一会儿,我就回来了,哥哥说:不玩了。我说:太无聊了,我们回家吧。哥哥说好。就这样,我们回家了。(段评:这是中间段,讲述了和哥哥去图书馆的事,情节完整。但存在一些小问题,有个错别字“在次”应是“再次”。在逻辑上,对话部分可以更简洁明了,还能增加一些心理描写,让情节更生动。修改版:有一次,我和哥哥去图书馆看书。刚进去,我就觉得无聊透顶,图书馆里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我随便拿了本书,坐下来没看一会儿,就坐不住了。我跑到哥哥面前,扯着他的衣角说:“哥哥,咱们出去玩吧。”可哥哥头都没抬,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回应我。我又大声说:“你不去,那我自己出去啦。”哥哥这才抬起头,看着我说:“那你自己去吧,注意安全哦。”我只好自己出去玩。可没玩一会儿,我就觉得没意思了,又跑回来说:“太无聊了,咱们回家吧。”哥哥笑着说:“好呀。”于是,我们就回家了。)
这就是我的哥哥,我非常爱他。(段评: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哥哥的爱,主题明确。但有些简单平淡,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把对哥哥的爱具体描述出来,让情感更真挚。修改版:这就是我的哥哥,一个爱书如命的人。他总是耐心地给我讲书里的故事,在我遇到困难时,用书中的道理鼓励我。我特别爱他,以后我也要像哥哥一样,多看书,看好书。)
韦雄象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爱看书的哥哥》,老师首先要为你对哥哥爱看书这一特点的清晰展现点个赞!你通过列举哥哥在不同日常场景都看书,以及图书馆里他沉浸看书不理会你的事例,让哥哥爱看书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方式很棒!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结构很清晰。开头直接点明哥哥喜爱看书的特点,中间通过去图书馆看书这件具体事例来进一步说明,结尾总结这就是你的哥哥并表达喜爱,段落清晰,让读者能轻松了解文章内容。
不过,文章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写了哥哥爱看书,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哥哥爱看书,给他带来了什么改变?是让他知识更丰富,还是让他的性格更沉稳?如果能在结尾处,把爱看书带来的影响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在图书馆里,哥哥沉浸看书不理会你这里,我们来当一次导演,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图书馆里的光线是怎样的?周围有没有其他人走动发出声音?你看到哥哥专注看书的样子,心里具体是怎么想的?用“五感法”把这个场景详细地呈现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从写哥哥日常爱看书到写图书馆这件事,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哥哥平时如此爱看书,在图书馆里更是如鱼得水”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不错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清晰地构建文章框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细节描写和思想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哥哥爱看书,有没有因为看书发生过一些有趣或者难忘的故事,能更突出他对书的热爱?
- 从哥哥爱看书这件事上,你自己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对阅读有了新的认识?
- 怎样通过更多不同的场景描写,让哥哥爱看书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期待你的下一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