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性子比较急,总爱说“快一点”。瞧,她的头发和她一样急,有一些已经开始变白了。我的爸爸性子比较慢,总爱说“等一会 (改:等一会儿) ”。瞧,他的头发和他一样慢,有一块怎么也长不出来。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段评:这段开头很有创意,通过对比爸爸妈妈的性格和头发特点引出下文,很有童真童趣。不过“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这样的表述有点生硬,不够自然。可以直接自然地引出后面具体的故事。修改版:我的妈妈性子比较急,总爱说“快一点”。瞧,她的头发和她一样急,有一些已经开始变白了。我的爸爸性子比较慢,总爱说“等一会”。瞧,他的头发和他一样慢,有一块怎么也长不出来。接下来,我就给你们讲讲他们的故事。)
“快一点”妈妈(段评:这个小标题简洁明了,能很好地概括后面关于妈妈的内容,很不错哟。不过可以稍微增加点趣味性,比如“‘快一点’的急性子妈妈”。修改版:‘快一点’的急性子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位标准的急性子,下面是她几乎每天都会说的台词:“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快点……”(段评:这一段把妈妈急性子的特点通过台词表现出来了,很具体。但可以多一些妈妈说这些话时的神态描写,让妈妈的形象更鲜活。修改版:我的妈妈是一位标准的急性子,每天早上她都会瞪着大眼睛,双手叉腰,大声喊着:“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快点……”)
你以为我会厌烦吗?不,那次上海迪士尼之旅,彻底改变了我对“快一点”妈妈的认知。正当寒假高峰,一票难求时,妈妈指着手机,嘴角一扬,说:“看,幸好手快,早就买好‘早鸟票’了!”到了迪士尼,妈妈的脚下好像踩了两个风火轮,飞快地带我们向大门奔去,正是因为妈妈的“快一点”,我们第一批入园,抢先体验了许多项游乐项目,把排队的长龙远远地甩在后面,妈妈常说“凡事赶早不赶晚,嘿,还真是这样。(段评:通过迪士尼之旅的事例,很好地体现了妈妈“快一点”带来的好处,情节完整。不过可以增加一些“我”当时的心理活动,让故事更有感染力。修改版:你以为我会厌烦吗?不,那次上海迪士尼之旅,彻底改变了我对“快一点”妈妈的认知。正当寒假高峰,一票难求时,妈妈指着手机,嘴角一扬,得意地说:“看,幸好手快,早就买好‘早鸟票’了!”我心里还嘀咕着:有这么夸张嘛。到了迪士尼,妈妈的脚下好像踩了两个风火轮,飞快地带我们向大门奔去。我又紧张又兴奋,紧紧跟着妈妈。正是因为妈妈的“快一点”,我们第一批入园,抢先体验了许多项游乐项目,把排队的长龙远远地甩在后面。妈妈常说“凡事赶早不赶晚”,嘿,还真是这样。)
“等一会儿”爸爸(段评:这个小标题和前面妈妈的小标题格式一致,能清晰概括内容。同样可以增加点趣味性,比如“‘等一会儿’的慢性子爸爸”。修改版:‘等一会儿’的慢性子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位标准的慢性子,下面是他几乎每天都会说的台词:“等我先洗一下手,等我先躺一会儿,等我……”(段评:这一段用爸爸的台词表现出他慢性子的特点,很生动。要是能加上爸爸说这些话时的动作,就更好啦。修改版:我的爸爸是一位标准的慢性子,每次我叫他时,他总是慢悠悠地摆摆手,说:“等我先洗一下手,等我先躺一会儿,等我……”)
你以为我会急躁吗?不,那次到老山看日落,彻底改变了我对“等一会儿”爸爸的认知。我和爸爸骑着一辆双人自行车,由于我想快点去下一个景点游玩,我便加快了蹬踏板的速度,爸爸却说:“等一会儿吧,待会太阳落山,会有不一样的风景。”等到太阳落山,一轮红日斜照在湖面上,湖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好看,果然,慢也有慢的好处啊。(段评:通过看日落的事例,说明了爸爸“等一会儿”也有好处,情节很真实。可以再详细描写一下日落的美景,增强画面感。修改版:你以为我会急躁吗?不,那次到老山看日落,彻底改变了我对“等一会儿”爸爸的认知。我和爸爸骑着一辆双人自行车,由于我想快点去下一个景点游玩,我便加快了蹬踏板的速度,爸爸却不紧不慢地说:“等一会儿吧,待会太阳落山,会有不一样的风景。”我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听了爸爸的话。等到太阳落山,一轮红日斜斜地照在湖面上,湖水被染成了橙红色,波光粼粼的,就像洒了一层金色的碎钻,十分好看。果然,慢也有慢的好处啊。)
“快一点”妈妈告诉我,要抓紧时间,不要拖拉。“等一会”爸爸告诉我,慢下来,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处美。(段评:结尾总结了爸爸妈妈带给“我”的启示,主题明确。不过可以再结合一下自己的感受,让结尾更有温度。修改版:“快一点”妈妈告诉我,要抓紧时间,不要拖拉。“等一会”爸爸告诉我,慢下来,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处美。我觉得,有这样的爸爸妈妈,我能学到好多好多,我可太幸福啦。)
夏雨辰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的两位“极端”家人》,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写家人可能只是描述他们的日常行为,而你却从妈妈的“快一点”和爸爸的“等一会”中感悟到“要抓紧时间,不要拖拉”以及“慢下来,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处美”这些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建筑结构”搭得特别好。开头用“我的妈妈性子比较急,总爱说‘快一点’。瞧,她的头发和她一样急,有一些已经开始变白了。我的爸爸性子比较慢,总爱说‘等一会’。瞧,他的头发和他一样慢,有一块怎么也长不出来”这种独特的外貌与性格关联的方式来引出人物,很新颖,吸引老师读下去;结尾总结“‘快一点’妈妈告诉我,要抓紧时间,不要拖拉。‘等一会’爸爸告诉我,慢下来,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处美”,和前文对爸爸妈妈的具体事例叙述相呼应,让文章非常完整圆满。这个“首尾呼应”的技巧,你用得很娴熟!而且你对人物语言描写把握得也很准,通过“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快点……”“等我先洗一下手,等我先躺一会儿,等我……”这些日常台词,生动地体现出了妈妈的急性子和爸爸的慢性子。
不过呢,咱们还可以让文章更上一层楼。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妈妈的“快”和爸爸的“慢”带来的不同好处。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在生活中,是不是所有时候都要“快”或者都要“慢”呢?比如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是应该像妈妈一样“快”地多学多练,还是像爸爸一样“慢”下来理解透彻?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快”与“慢”的适用场景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写迪士尼之旅时,“妈妈的脚下好像踩了两个风火轮,飞快地带我们向大门奔去”这里,是体现妈妈“快”的关键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迪士尼门口的人群是什么样的?周围的建筑装饰有什么特别的?妈妈拉着你奔跑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用“五感法”把这个场景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妈妈的部分到爸爸的部分,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妈妈的‘快一点’让我收获很多快乐和成长,而爸爸的‘等一会’同样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天衣无缝,读起来更流畅。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搭建文章的“骨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血肉”的填充上(比如细节描写)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能体现“快”与“慢”的平衡?
- 当“快”和“慢”产生冲突时,应该如何抉择?
- 怎样把“快”与“慢”的道理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