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习习,我们相约着去爬山。清晨的山间空气清新,微风拂过树林,发出沙沙的轻响。我站在山脚下仰望,陡峭的石阶蜿蜒而上,我心中充满着期待。(段评:这是文章的开头,生动描绘了爬山的背景,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期待的心情,自然引出下文,吸引读者兴趣。不过可以增加一些小伙伴们相约时的对话或表情等细节,让开头更有童真童趣。修改版:秋风习习,我们几个小伙伴相约着去爬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得满脸通红。清晨的山间空气清新,微风拂过树林,发出沙沙的轻响。我站在山脚下仰望,陡峭的石阶蜿蜒而上,我心中充满着期待。)
起初,我步伐轻快,信心十足。然而随着爬高,我呼吸逐渐急促,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汗水也浸湿了衣襟。行至半山腰的一处陡坡时,我终于支撑不住,一屁股坐在石阶上,大口喘息:“妈妈,呼呼……不爬了,我爬不动了,呼呼……”(段评:此段属于中间段落,细致描述了爬山过程中“我”体力不支的状态,情节真实具体。但语言稍显平实,可以运用更多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比如“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可改为“双腿像绑了两个大沙袋,沉重得抬不起来”。修改版:起初,我步伐轻快,信心十足。然而随着爬高,我呼吸逐渐急促,双腿像绑了两个大沙袋,沉重得抬不起来,汗水也浸湿了衣襟。行至半山腰的一处陡坡时,我终于支撑不住,一屁股坐在石阶上,大口喘息:“妈妈,呼呼……不爬了,我爬不动了,呼呼……”)
就在我喘息的时候,一位老人从我身边走过,我的目光不禁被他吸引。他背影佝偻,拄着一根竹杖,脚步缓慢却坚定,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他的裤脚沾满泥点,额头上布满汗珠,但眼神始终望着山顶,不曾有丝毫动摇。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什么击中——他年岁已高,尚且不言放弃,我又怎能轻言退缩?(段评:同样是中间段落,对老人的描写很生动,通过老人的坚持引发“我”的思考,逻辑清晰。不过可以增加一些“我”观察老人时的心理活动细节,使情节更丰富。修改版:就在我喘息的时候,一位老人从我身边走过,我的目光不禁被他吸引。看着他背影佝偻,拄着一根竹杖,脚步缓慢却坚定,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他的裤脚沾满泥点,额头上布满汗珠,但眼神始终望着山顶,不曾有丝毫动摇。我心里不禁想:他这么大年纪都还在坚持,我一个小孩子怎么能轻易放弃呢?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什么击中——他年岁已高,尚且不言放弃,我又怎能轻言退缩?)
我深吸一口气,重新站起,调整呼吸,迈出了坚定的一步。随着脚步的持续前行,我忽然明白:坚持不是毫无疲惫地勇往直前,而是在筋疲力尽时依然选择继续,是每个人面对困难时最勇敢的选择。(段评:该段落过渡自然,阐述了对坚持的理解,思想积极向上。但句子可以更简洁明了一些,如“坚持不是毫无疲惫地勇往直前”可改为“坚持不是不知疲惫地一味向前”。修改版:我深吸一口气,重新站起,调整呼吸,迈出了坚定的一步。随着脚步的持续前行,我忽然明白:坚持不是不知疲惫地一味向前,而是在筋疲力尽时依然选择继续,是每个人面对困难时最勇敢的选择。)
登顶之后,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群山之巅。我俯瞰来路,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一刻,我不只征服了高山,更读懂了坚持的意义。从此以后,无论面对学业还是生活中的困境,我都不再轻易说“放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成长,始于坚持的那一刻。(段评:这是文章的结尾,总结了登顶后的感受,升华了坚持的主题。不过可以在结尾处增加一句童真的话语,让结尾更有特色。修改版:登顶之后,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群山之巅。我俯瞰来路,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一刻,我不只征服了高山,更读懂了坚持的意义。从此以后,无论面对学业还是生活中的困境,我都不再轻易说“放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成长,始于坚持的那一刻。嘿嘿,以后我就是那个不怕困难的小勇士啦!)
毛滢钧同学,你好!读完你的《那一刻,我读懂了——坚持》,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爬山的经过,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坚持不是毫无疲惫地勇往直前,而是在筋疲力尽时依然选择继续,是每个人面对困难时最勇敢的选择”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建筑结构”搭得特别好。开头用“秋风习习,我们相约着去爬山。清晨的山间空气清新,微风拂过树林,发出沙沙的轻响。我站在山脚下仰望,陡峭的石阶蜿蜒而上,我心中充满着期待”描写出爬山前的情景,为后文做铺垫;结尾又用“登顶之后,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群山之巅。我俯瞰来路,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一刻,我不只征服了高山,更读懂了坚持的意义”和开头相呼应,让整个故事非常完整圆满。这个“首尾呼应”的技巧,你用得很娴熟!
老师还想和你探讨一些可以让文章更精彩的方法。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自己在爬山过程中领悟到坚持的意义。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坚持对于我们的成长和未来的人生有着怎样具体且深远的影响呢?是它塑造了我们坚韧的品格,还是为我们积累了面对各种挑战的经验?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坚持”对人生的重要性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另外,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行至半山腰的一处陡坡时,我终于支撑不住,一屁股坐在石阶上,大口喘息”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山间的风声是怎样的?陡坡看起来是什么样的?你坐在石阶上时,手触摸石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搭建文章的“骨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血肉”的填充上(比如细节描写)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在今后面对不同类型的困难时,坚持会以怎样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
- 生活中还有哪些看似平凡却需要长久坚持才能有收获的小事,它们和这次爬山所领悟的坚持有什么内在联系?
- 当我们把坚持运用到学习和人际交往中,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具体的改变?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