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中秋节—它不在往年的九月,而在十月,并且与国庆佳节重合。如此特别的节日,自然要有一番不同的过法。现在,就请你们一起来看看我家的别样中秋吧!(段评:开头通过描写秋景引出特殊的中秋节,主题明确,语言优美,运用了“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等词句,富有文采。但在激发读者兴趣方面可以再加强,比如可以设置一个小悬念,如“今年这个特别的中秋,到底会有怎样的惊喜呢”。修改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中秋节—它不在往年的九月,而在十月,并且与国庆佳节重合。今年这个特别的中秋,到底会有怎样的惊喜呢?现在,就请你们一起来看看我家的别样中秋吧!)
晚上七点整,我们家的“家庭宵夜小摊”正式开张了!只要猛火一开,美味的菜肴便会从爸爸的大锅中诞生。没错,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就是在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小摊”中度过的。(段评:此段引出“家庭宵夜小摊”,自然过渡到下文爸爸做菜的情节,结构清晰。不过在描述“小摊”时可以增加一些细节,让读者更能感受到“烟火气”,比如可以描写一下小摊的布置。修改版:晚上七点整,我们家的“家庭宵夜小摊”正式开张了!瞧,简易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调料,旁边的灶台上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只要猛火一开,美味的菜肴便会从爸爸的大锅中诞生。没错,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就是在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小摊”中度过的。)
只见爸爸手脚麻利,首先表演了他的拿手好戏—金丝虾球。他快刀将土豆切成细丝,再用巧妙的手法为鲜虾褪去“铠甲”并进行腌制。趁着腌制的间隙,他将土豆丝浸泡去除多余淀粉,随后用面粉和水调成恰到好处的炸糊。准备工作就绪,爸爸将大虾均匀地裹上炸糊,滑入油锅。伴随着“滋滋”的欢唱,不过三分钟,金黄酥脆的虾球便出锅了。这还没完,他又将沥干水分的土豆丝放入油锅,炸至色泽金黄、状如金丝。最后,给虾球穿上“沙拉酱外衣”,再让它在“金丝”里打个滚,一道形色味俱佳 (改:色香味俱佳) 的金丝虾球就大功告成了!(段评:这段详细描写了爸爸做金丝虾球的过程,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有童真童趣。但在描写手法上可以更灵活些,比如可以多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描写更生动。修改版:只见爸爸手脚麻利,首先表演了他的拿手好戏—金丝虾球。他快刀将土豆切成细丝,那土豆丝就像一条条细长的面条。再用巧妙的手法为鲜虾褪去“铠甲”并进行腌制。趁着腌制的间隙,他将土豆丝浸泡去除多余淀粉,随后用面粉和水调成恰到好处的炸糊。准备工作就绪,爸爸将大虾均匀地裹上炸糊,滑入油锅。伴随着“滋滋”的欢唱,不过三分钟,金黄酥脆的虾球便出锅了,就像一个个小太阳。这还没完,他又将沥干水分的土豆丝放入油锅,炸至色泽金黄、状如金丝。最后,给虾球穿上“沙拉酱外衣”,再让它在“金丝”里打个滚,一道形色味俱佳的金丝虾球就大功告成了!)
紧接着,爸爸又为我们展示了另一道拿手好菜—小炒牛肉。他眼疾手快 (改:眼急手快) ,将牛肉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用黑胡椒简单腌制后,便开始了精彩的翻炒。锅铲在他手中上下翻飞,牛肉在锅里欢快起舞。待牛肉变色,撒入火红的小米椒点缀,瞬间,麻辣鲜香的滋味便弥漫在整个厨房。(段评:该段描写爸爸做小炒牛肉的过程,逻辑清晰,语言通顺。但在表达上可以增加一些情感描写,体现出对爸爸厨艺的赞美,使文章更有感染力。修改版:紧接着,爸爸又为我们展示了另一道拿手好菜—小炒牛肉。他眼疾手快,将牛肉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用黑胡椒简单腌制后,便开始了精彩的翻炒。锅铲在他手中上下翻飞,牛肉在锅里欢快起舞。待牛肉变色,撒入火红的小米椒点缀,瞬间,麻辣鲜香的滋味便弥漫在整个厨房。哇,爸爸的厨艺真是太棒啦,我都忍不住流口水了!)
之后,爸爸又接连做了好几道他的招牌菜。每一道菜里,似乎都融入了他颠锅的技巧和对家人的爱意。终于开饭了!爸爸炒的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灵魂,仿佛在舌尖上解锁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味蕾之旅。(段评:此段总结爸爸做了多道菜以及开饭的情景,主题明确。不过在描写菜品的独特灵魂时可以更具体些,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美食带来的体验。修改版:之后,爸爸又接连做了好几道他的招牌菜。每一道菜里,似乎都融入了他颠锅的技巧和对家人的爱意。终于开饭了!爸爸炒的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灵魂,比如那金丝虾球,外酥里嫩,虾肉的鲜美和土豆丝的香脆完美融合;小炒牛肉,麻辣过瘾,牛肉的嫩滑让人回味无穷。仿佛在舌尖上解锁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味蕾之旅。)
晚饭过后,我抬头仰望天上的明月。它皎洁如玉盘,高悬于夜空。此情此景,让我不禁吟诵起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曾对这轮明月抒发情怀?望着这一年一度最圆的月,我的思绪飘向远方,仿佛看见了那些因故无法团聚的亲人与好友的身影.… (改:身影……) 是啊,正如苏轼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虽然我们身处异地,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这轮明月,仿佛正承载着我们的思念,悄悄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改: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段评:结尾通过描写明月,抒发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主题升华自然。但可以增加一些想象,让童真童趣更突出,比如想象明月上有嫦娥在看着大家。修改版:晚饭过后,我抬头仰望天上的明月。它皎洁如玉盘,高悬于夜空。此情此景,让我不禁吟诵起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曾对这轮明月抒发情怀?望着这一年一度最圆的月,我的思绪飘向远方,仿佛看见了那些因故无法团聚的亲人与好友的身影。我仿佛还看到明月上的嫦娥姐姐正微笑着看着我们,她也在祝福大家团圆呢。是啊,正如苏轼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虽然我们身处异地,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这轮明月,仿佛正承载着我们的思念,悄悄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陈楚城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一次不同的中秋节》,老师首先要为你独特的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写中秋节可能只是常规地描述赏月、吃月饼等活动,而你却选择了在充满烟火气的“家庭宵夜小摊”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并且从这个特别的经历中,自然地引出了对亲人和好友的思念,让文章有了不一样的深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描写特别生动。在描写爸爸做菜的过程中,你写“爸爸手脚麻利,首先表演了他的拿手好戏—金丝虾球。他快刀将土豆切成细丝,再用巧妙的手法为鲜虾褪去‘铠甲’并进行腌制”,通过“快刀”“巧妙的手法”等词语,把爸爸做菜时熟练的动作细致地展现了出来,让读者仿佛能看到爸爸在厨房忙碌的身影。还有“锅铲在他手中上下翻飞,牛肉在锅里欢快起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翻炒牛肉的场景写得十分有趣,这就是高级的描写手法,让整个做菜过程活灵活现!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如何让文章更上一层楼。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在结尾处引用了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来表达对亲人好友的思念,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明月能承载思念?是因为它的皎洁让人感到宁静,从而引发内心的情感,还是因为它的永恒让人们觉得思念也能长久传递?如果能在结尾处,把明月承载思念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在描写爸爸做金丝虾球和小炒牛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厨房里的灯光是怎样的?油温升高时有没有闻到特别的气味?你在一旁观看时心里最期待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些“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通过生动的描写让文章更精彩,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思想的深化和细节的丰富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这个特别的中秋节和以往相比,除了节日重合和庆祝方式不同,在情感体验上还有哪些独特之处?
- 在爸爸做菜的过程中,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可以怎样把这种感受融入文章?
- 如何通过对明月更细致的描写,更好地烘托出你内心深处对亲人和好友的思念之情?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