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着科学课的养蚕盒,看着里面一动不动的小蚕,心中像是压了一座小山。老师让我们观察蚕宝宝的,既不吃桑叶,也不蜕皮,反而一天天蔫蔫的,和同桌白白胖胖的那只蚕比起来,它简直就像一个小老头,还是病怏怏 (改:病恹恹) 的小老头!(段评:这段作为开头,通过描写小蚕的状态,自然地引出了养蚕遇到困难的主题,且运用比喻,将心中的忧虑比作压着小山,生动形象。不过,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描述小蚕状态时过于口语化,如“病怏怏的小老头”稍显随意;二是在引出主题时,铺垫稍显拖沓,可更精炼些。修改建议是优化语言表达,使描述更具文学性,同时精简语句。修改版:我紧盯着科学课的养蚕盒,里面的小蚕一动不动,心头好似被一座无形的山压着。老师布置了观察蚕宝宝的任务,可它既不吃桑叶,也不蜕皮,一天天萎靡不振,与同桌那白白胖胖的蚕相比,宛如一位孱弱的老者。)
一开始拿到蚕卵时,我还很兴奋,每天盼望着它们尽快孵化。可真当小蚕孵出来了,我才发现养蚕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桑叶要选最嫩的,还要清洗干净,避免农药残留;盒子要定时清理,否则会有异味。可即使我每天小心翼翼,把它当祖宗供着,它还是不爱吃东西。有一次,我忘记擦干桑叶表面的水分,蚕吃了之后更是缩成了一团,我急得团团转,养蚕的这座“山”,我始终跨不过去。(段评:此段详细描述了养蚕的不易,内容丰富,且能体现出自己为养蚕付出的努力,使读者能感受到养蚕的艰辛。但存在逻辑不够清晰的问题,在阐述养蚕困难时,一会说桑叶,一会说盒子,显得有些杂乱。此外,情感表达可更细腻些,以增强感染力。建议调整逻辑顺序,先集中说桑叶问题,再讲盒子问题,同时增加一些心理描写。修改版:一开始拿到蚕卵时,我满心期待,每日盼着它们孵化。可小蚕孵出后,我才意识到养蚕并非易事。就拿桑叶来说,要选最嫩的,还得洗净,以防农药残留。有一次,我疏忽了,没擦干桑叶表面的水,蚕吃后缩成一团,我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再者,蚕盒得定时清理,否则异味会让蚕不舒服。即便我小心翼翼,把它当宝贝供着,它依旧食欲不振。唉,这座养蚕的“大山”,何时才能跨越啊!)
我跑去问科学老师,老师笑着说:“养蚕就好比愚公移山,不能养急,要有耐心。你再好好看看,是不是叶子不新鲜,或者盒子里太闷了?”回到家里,我把旧的桑叶都扔了,采了最新鲜的嫩叶,又在蚕盒上扎了几个小孔来透气。(段评:这一段写向老师请教并采取措施,逻辑清晰,能体现出自己在努力解决问题。不过,老师的话稍显简单,没有深入展开,可增加一些老师指导的细节,使内容更丰富。修改建议是丰富老师的指导内容,让情节更具体。修改版:我急忙跑去问科学老师,老师微笑着,耐心地说:“养蚕就像愚公移山,急不得,要有十足的耐心。你仔细瞧瞧,是不是叶子不够新鲜,蚕没了胃口?或者盒子里太闷,蚕待着不舒服呢?你可以试试换些新叶,再给盒子通通风。”回到家,我立刻把旧桑叶扔掉,采来最新鲜的嫩叶,又在蚕盒上扎了几个小孔,让空气流通起来。)
从那天起,我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蚕,给它换最新鲜的桑叶,我会用毛笔轻轻地把它挑到新叶上,生怕弄疼了它;晚上睡前,检查湿度,确保它睡得舒服。就像愚公每天搬石头一样,我每天都为蚕多做一点事。(段评:该段通过具体的行为描写,展现了自己对蚕的悉心照料,且运用比喻,将自己的付出比作愚公移山,形象地表达了坚持的决心。但描写相对比较平淡,可增加一些动作和神态描写,使画面感更强。修改建议是添加细节描写,让内容更生动。修改版:从那天起,清晨醒来,我顾不上洗漱,就飞奔到蚕盒前,眼睛紧紧盯着蚕,眼神里满是关切。我会用毛笔轻轻地挑起它,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世间最珍贵的宝物,生怕弄疼了它,然后将它小心翼翼地放到新叶上。晚上睡觉前,我会俯下身,仔细检查湿度,眼神中满是温柔,确保它睡得安稳。就像愚公每日坚持不懈地搬石头一样,我每天都为蚕多做一点事。)
慢慢的,蚕开始爱吃东西了,身子也开始变白,变长。有天早上,我看见它正在蜕皮,它缓缓蠕动着,旧皮从身上蜕下,露出更白的身体。我高兴地叫妈妈来看,感觉心的“山”被搬开了一角。(段评:此段描写蚕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蚕蜕皮的过程,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且“心的‘山’被搬开了一角”这一表述,很好地体现了自己的喜悦之情。但在描写蚕蜕皮时,可增加一些感官描写,如声音等,让读者更有身临其境之感。修改建议是添加感官描写,增强画面感。修改版:慢慢的,蚕开始变得活泼起来,食欲大增,身子也逐渐变白、变长。有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去看蚕,突然发现它正在蜕皮。它缓缓蠕动着,身体与旧皮摩擦的“沙沙”声,仿佛是生命的乐章。旧皮一点点从身上蜕下,露出更加洁白的身体,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我兴奋地跳起来,大声叫妈妈来看,感觉心中的“山”被搬开了一角。)
后来我的蚕宝宝结了雪白的茧,再后来还飞出了蛾。科学课上,我的观察日记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段评:这一段简单叙述了蚕的后续变化以及自己受到表扬的结果,内容比较简略,可适当增加一些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使情感表达更充分。修改建议是丰富情感描写,让内容更有温度。修改版:后来,我的蚕宝宝结出了雪白的茧,犹如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笼。再后来,蚕蛾破茧而出,轻盈地飞舞着,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奇迹。科学课上,当老师表扬我的观察日记时,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份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世上哪有真正搬不走的山?愚公移山,移的不仅是山石,更是心中的急功近利;我养蚕成功,赢的不是蚕的成长,是学会了用耐心来对待挫折与困难。原来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像蚕破茧般,像移山般,一步步坚持,最终成功。(段评:作为结尾,很好地升华了主题,将养蚕与克服困难、学会耐心联系起来,富有哲理。但语言表达可更有文采些,增强感染力。修改建议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更优美。修改版:这世上哪有搬不走的山呢?愚公移山,移走的不仅是山石,更是心中的急功近利;我养蚕成功,赢得的不只是蚕的成长,更是用耐心战胜挫折的勇气。原来,成长并非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如蚕破茧般,如愚公移山般,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最终迎来成功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