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间的温暖,如同冬日的暖阳,虽不炽热,却足以暖人心扉。(段评:本段用比喻的手法引出了“温暖”的主题,语言优美,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基调,做得很棒!不过可以把比喻写得更具体些,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那种温暖的感觉。修改版: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间的温暖,如同冬日里照在身上的暖阳,虽不炽热,却能一点点暖进心里,让冰冷的世界都变得柔软起来。)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我早早地出门去学校。刚走出家门没多远,就感觉寒风像针一样扎在脸上,我不禁裹了裹围巾,加快了脚步。(段评:本段通过环境描写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让读者感受到了冬日的寒冷。如果能多加入一些自己的动作和感受,比如缩脖子、跺脚,会让场景更真实哦!修改版: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我裹紧棉袄早早出门去学校。刚走出楼道,“呼——”一阵冷风就灌进了衣领,像无数小针扎在脸上。我赶紧缩紧脖子,把围巾又往脸上拉了拉,踮着脚尖加快了脚步。)
路过街边的一个早点摊时,我看到一位衣衫单薄的老奶奶正站在摊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里 (改:直勾勾地盯着) 热气腾腾的早点,手里却紧紧攥着为数不多的几张零钱,似乎在犹豫要不要买。摊主是一位亲切的大叔,他注意到了老奶奶的目光,突然问:“大娘,是不是饿了呀?”老奶奶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大叔二话不说,拿起一份热乎乎的粥和几个刚出锅的包子,递到老奶奶面前,还热情地说:“快吃吧,别饿着了。”(段评:本段描写了大叔帮助老奶奶的场景,情节很感人!不过可以给人物加上一些动作和表情,比如大叔递早点时的动作、老奶奶的表情,这样故事就更生动啦。修改版:路过街边的早点摊时,我看见一位穿旧棉袄的老奶奶站在摊前,眼睛直直盯着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零钱反复摩挲,嘴唇抿得紧紧的。摊主大叔擦了擦手,笑着问:“大娘,是不是饿啦?”老奶奶红着脸点了点头。大叔立刻掀开蒸笼,夹起两个白胖胖的包子放进纸袋,又舀了一勺热乎乎的小米粥,双手递过去:“快吃吧,刚出锅的,暖乎!”)
老奶奶惊讶地抬起头,眼眶瞬间红了,连连道谢,大叔则摆手说:“没啥,谁还没个难处呀。”我目睹了这一切,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寒风依旧呼啸着,可我却感觉不那么冷了。这位大叔的举动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善良和温暖,这个寒冷的冬日变得格外动人。(段评:本段写出了你的感受,让温暖的感觉传递给了读者。如果能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写得更具体,比如“像揣了个小太阳”,会让情感更饱满哦!修改版:老奶奶惊讶地抬起头,眼睛里一下子涌满了泪水,她紧紧攥着纸袋连声道谢。大叔摆摆手:“没啥,谁还没个难处呀!”我站在旁边看着,心里像突然揣了个小太阳,暖暖的。寒风还在吹,可我却一点都不觉得冷了。大叔递出早点的样子,就像冬天里的一缕阳光,亮闪闪的。)
从那以后,每当我走在这条街上,都会想起那温暖的一幕,也提醒自己要像大叔一样在生活中传递这份温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世间的美好。(段评:本段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主题。要是能把“传递温暖”的想法和自己的行动联系起来,比如帮同学捡东西,会让结尾更有力量哦!修改版:从那以后,每次路过那个早点摊,我都会想起大叔递包子的样子。现在我看到同学忘带橡皮会主动递过去,看到邻居奶奶提重物会帮忙扶一把——我也要像大叔那样,把心里的小太阳,分给更多人。)
胡钰琪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首先被你用“冬日暖阳”比喻温暖的巧思打动,更欣赏你从平凡小事里提炼出“传递温暖”的深刻感悟——这让“暖”不仅是瞬间的感动,更成了可以延续的善意,立意特别棒!
文章的细节描写也很用心:寒风“像针一样扎在脸上”的触觉,老奶奶“直勾勾盯着早点”“攥着零钱犹豫”的神态,还有大叔递食物时“二话不说”的干脆,都让画面活了起来。不过我们可以让这份“暖”更有层次:比如大叔递早点时,你能不能放慢镜头,写写他手上沾的面粉、围裙上的油渍?或者老奶奶接过食物时,颤抖的手和发烫的粥碗碰在一起的细节?这些“特写”会让温暖的质感更真实。
最后,关于“传递温暖”,除了结尾的感悟,能不能加一个你后来践行的小例子?比如帮同学捡文具、给流浪猫喂粮?哪怕一句话,都能让“暖”从“看见”变成“行动”,让中心更扎实。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当时你站在早点摊前,除了心里的暖流,身体有没有其他变化?比如手不冷了、脚步变轻了?
- 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事,你会像大叔一样直接帮忙,还是先观察对方的需要?不同的方式,会不会有不同的温暖?
- 你觉得“暖”是单向的给予,还是像接力棒一样,能在人与人之间循环?
期待你把这些思考放进文字里,让“暖”的故事更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