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暖,暖就像一缕阳光,照进我们的心里。(段评:本段作为文章开头,用比喻点出了"暖"的主题,简洁明了,但在语言生动性和画面感上可以再提升哦!比如可以用更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引出"暖",让开头更有吸引力。修改版:生活就像一个装满阳光的小口袋,轻轻一掏,就能摸出好多暖暖的小碎片——是妈妈递来的热牛奶,是朋友分享的小饼干,是陌生人温柔的提醒……这些细碎的暖,像星星一样,悄悄点亮了我们的每一天。)
雨天妈妈递来的伞是暖的。记得那一次,放学后的天空本是万里无云、天气晴朗的。可刚走出校门,天空的脸马上变得阴沉下来,厚墩墩的乌云挂在天上,没过一会儿,便下起了倾盆大雨。没带雨伞的我只能躲在屋檐下,焦急地四处张望:妈妈怎么还没来?要是再不来我就回不去了!……就在我急得直跺脚的时候,忽然看见妈妈拿着雨伞正朝我走来。我一把扑到妈妈怀里,妈妈温柔地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啦 (改:让你久等了) !”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心里暖洋洋的。(段评:本段通过妈妈送伞的事例,把"暖"写得很真实,心理描写也很细腻,很棒!不过可以再增加一些环境和动作的细节,比如妈妈的样子、雨伞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另外,"让你久等了啦"里的"啦"可以去掉,让语气更自然。修改版:雨天妈妈递来的伞是暖的。记得那一次,放学后的天空本是万里无云,阳光晒得人暖暖的。可刚走出校门,天空突然沉下脸来,厚墩墩的乌云像墨汁一样晕开,没过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砸下来,地上瞬间积起了小水洼。没带伞的我缩在商店屋檐下,脚尖不停蹭着地面,眼睛死死盯着路口:妈妈怎么还没来?要是雨越下越大,我该怎么回家呀?就在我急得快哭出来的时候,远处忽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妈妈举着一把蓝色的格子伞,裤脚卷得高高的,正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我跑来,伞面还不住往下滴水。我一把扑过去,妈妈赶紧把伞往我这边歪,温柔地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她的衣服半边都湿了,可手心却暖乎乎的,那一刻,一股暖流从我的手心直窜到心里,连雨丝都好像变甜了。)
还有一次,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我正在外面准备回家,突然看见邻居家的孩子一个人站在路边,我问了他原因,他说自己不敢回家,我提议道:“我送你回家,好吗?”他点头答应。把他送回家门前时,他朝我招招手,大声说:“谢谢你送我回家!”我才发现,原来帮助别人也是暖的。(段评:本段写了帮助邻居小孩的事,主题很贴合,还写出了帮助别人的快乐,特别好!不过可以增加一些环境描写和对话的细节,比如寒风的感觉、小孩的样子,让故事更有画面感。修改版:还有一次,寒风像小刀子一样刮着脸的夜晚,我裹紧围巾往家走,忽然看见路灯下缩着一个小小的身影——是邻居家的小弟弟,他抱着胳膊,小脸蛋冻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轻轻走过去问:"小弟弟,你怎么不回家呀?"他抽抽搭搭地说:"我……我怕黑,不敢一个人走。"我拉起他冰凉的小手说:"别害怕,我送你回家好不好?"他立刻点点头,小手紧紧攥住我的衣角。走到他家楼下时,他突然仰起头,朝我用力挥挥手,大声说:"谢谢你!大姐姐!"他的声音像小铃铛一样清脆,我低头一看,自己的手虽然冻得冰凉,心里却像揣了个小太阳,暖烘烘的。原来,帮助别人也能收获这么甜的暖呀!)
暖不是单向的光——妈妈是伞是暖 (改:妈妈的伞是暖) ,我送他回家也是暖。这些细碎的温度,像星星落进生活,生活将更加温暖!(段评:本段作为结尾,总结了全文的主题,还用到了比喻,很有想法!不过可以把"暖不是单向的光"改得更口语化一点,让升华更自然。另外,"这些细碎的温度,像星星落进生活"可以再具体一点,和开头呼应。修改版:原来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妈妈的伞为我遮雨,我的手牵着小弟弟回家,这些小小的暖,就像星星一样落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传递,生活就会像被阳光裹住一样,永远暖暖的!)
李泰毅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特别欣赏你对“暖”的双向思考——从妈妈递伞的被爱,到送邻居孩子回家的付出,最后提炼出“暖不是单向的光”,这个立意像颗小太阳,照亮了文章的中心!
我们来解锁两个“温暖进阶秘籍”吧:
第一,给关键场景“拍个慢镜头”。比如妈妈递伞那段,你写“焦急地四处张望”,能不能把镜头推近?当时屋檐下的雨滴是怎样敲打的?你跺脚时鞋底沾了多少泥水?妈妈撑伞跑来时,伞沿的水珠有没有溅到她裤脚?这些细节会让“暖流”更真实。
第二,给两件事“搭座小桥”。从“妈妈的伞”转到“送邻居孩子”,可以加一句过渡:“原来被温暖包围是幸福的,可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尝到了‘送出温暖’的滋味。”这样段落衔接会更丝滑。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除了“被爱”和“爱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双向的暖”?比如老师的鼓励和你的进步,朋友的分享和你的回应?
- 如果把“暖”比作星星,每颗星星的“光芒”(比如妈妈的暖是柔软的,你的暖是明亮的)有没有不同?试着用比喻写出它们的区别,文章会更有层次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