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呤呤”我的闹钟又响了,我慢慢的 (改:慢慢地) 洗漱完后出门走走,突然,撞到了马良。看着他10岁的身高,比较简单的衣服,还有手中的神奇毛笔,我一下就知道了他是马良,突然,马良说:“你是谁呀?看你像个好人,不如交个朋友吧!”“可以,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马良吧!”我说到 (改:说道) ,马良说:“对呀。”我说:“能借一下你的笔吗?”“行呀,但只能(段评:开头通过闹钟声引入梦境,能快速抓住读者注意力,想象和马良交朋友的情节很有童趣!不过段落结尾突然中断了,没写完马良借笔的条件,而且对马良的外貌描写可以更生动些,比如用比喻让他的形象更立体。修改版:“叮咚…叮呤呤”我的闹钟又响了,我慢吞吞地洗漱完,出门散步。突然,一个小男孩撞了过来——他才到我肩膀那么高,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手里攥着一支油光发亮的毛笔,笔尖好像沾着星星似的闪着光。我一眼就认出他是马良!他挠挠头,大眼睛忽闪忽闪地问:“你是谁呀?看你笑眯眯的,像个好人,不如交个朋友吧!”“当然可以!你就是能画活东西的马良吧?”我兴奋地喊。马良点点头:“对呀!”我盯着他的毛笔,小声问:“能借我用一下吗?”“行呀,但只能用一次哦,要帮有困难的人!”)
之后我们两个无聊的散着步,突然,我们到了红绿灯,看见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扛着重物,但红绿灯只剩5秒了,我立马画了个传送门,马良立刻边跑到对面边对我说:“你把人传过去后,再把物品穿到 (改:传到) 我这边,我接着。”我心急如焚,最后也是成功把奶奶和物品送了过去,马良把物品交给老奶奶,我们两个互相竖了个大拇指,终于,有惊无险了。(段评:帮助老奶奶的情节很温暖,能体现和马良的默契!不过“心急如焚”的心情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你手抖了、心跳得快,让场景更紧张;而且“画传送门”的过程可以加个小细节,比如毛笔怎么画的、传送门是什么样子,让魔法更真实。修改版:之后我们俩慢悠悠地散步,走到红绿灯路口时,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扛着鼓鼓的蛇皮袋,额头上的汗像珠子一样往下掉。可红绿灯只剩5秒了!我急得手心冒汗,赶紧拿起毛笔,“唰唰”画了个闪着蓝光的传送门。马良一边往对面跑一边喊:“先把奶奶传过去,再把袋子传过来,我接着!”我的手都抖了,盯着传送门里奶奶的身影,直到她稳稳站在对面才松口气,又赶紧把袋子“嗖”地传过去。马良接住袋子递给奶奶,我们俩对着对方竖起大拇指,终于松了口气——真是有惊无险!)
我们又来到到 (改:来到) 大商店,突然,有一群歹徒冲入了珠宝店,大家都被吓的 (改:吓得) 大惊一跳 (改:大吃一惊) ,我和马良也被吓到了,突然,歹徒说:“你们谁也别动,店员!赶紧去打包盒那个…那个,还有那个…”我灵机一动,画了两条狗。马良说:“狗狗,把那些歹徒抓起来。”歹徒也被狗吓跑了,他们要出出口 (改:要出门口) 时,又被我画的墙给挡住,但刚出来,就被警察抓了。(段评:遇到歹徒的情节很刺激,想法很大胆!不过“大家都被吓的大惊一跳”有点重复啦,可以写人们的具体反应,比如有人尖叫、有人躲起来;画狗和墙的细节也可以更生动,比如狗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扑过去,墙是突然冒出来的吗?这样场景会更热闹。修改版:我们又走到大商场门口,突然“砰”的一声,一群蒙着脸的歹徒冲进珠宝店,举着亮闪闪的刀子喊:“不许动!”人们吓得尖叫起来,有的抱头蹲在地上,有的往门外跑。我和马良也吓得往后退了一步,但很快对视一眼——得做点什么!我拿起毛笔,“唰唰”画了两只黄灿灿的大狼狗,它们“汪汪”叫着扑向歹徒。马良喊:“咬他们的衣角!别让他们跑!”歹徒们吓得魂都飞了,往门口冲,可我早就画了一道厚厚的石墙堵在门口。他们刚翻出墙,就被守在外面的警察抓住了!)
“叮叮…叮呤呤”原来只是虚构的一场梦,闹钟又响了,算了,反正也不晚,继续睡。(段评:结尾回到闹钟很巧妙,能点出是梦境!不过可以加个小细节,比如你摸了摸口袋,发现没有毛笔,才反应过来是梦,或者你有点失落但又觉得开心,让结尾更有回味。修改版:“叮叮…叮呤呤”闹钟又响了!我猛地坐起来,摸了摸口袋——没有毛笔,再看桌子——也没有马良的身影。原来刚才的一切都是梦呀!我趴在枕头上笑了,虽然是梦,但和马良一起帮助人的感觉真开心。反正时间还早,我抱着枕头,想着梦里的魔法,又眯起了眼睛。)
丁睿谦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和神笔马良过一天》,老师首先要为你的奇妙想象点个赞!很多同学可能只是简单地幻想和马良一起玩耍,而你却想到利用神笔去帮助老奶奶、抓歹徒,让这个故事充满了正能量,有了积极向上的立意。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通过和马良一起做好事展现了善良和乐于助人,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要乐于助人呢?是因为能给他人带来温暖,还是能让自己收获快乐?如果能在结尾处,把“乐于助人”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我们两个无聊的散着步,突然,我们到了红绿灯,看见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扛着重物”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的天气怎样?街道上还有哪些人?老奶奶的表情、动作具体是什么样的?用“五感法”把这个场景细致地描绘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帮助老奶奶到遇到歹徒这两件事,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帮助完老奶奶,我心里满是喜悦,正和马良兴奋地聊着,没想到又遇到了一件事”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假如神笔马良来到现实生活更久一些,还会出现哪些需要帮助的场景,又该如何巧妙地用笔画出有用的东西去帮忙? 2. 和马良一起经历这些事情后,对你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会产生怎样具体的影响? 3. 如果可以再次和马良相遇,你希望和他去一个什么样的特别地方,展开一段怎样新奇的冒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