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一些瞬间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而那令我读懂勇敢的一刻,至今仍历历在目。(段评:此段作为开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引出主题,吸引读者兴趣。但表述稍显成人化,不够符合小学阶段童真童趣的风格。建议使用更简单直白的语言。修改版:在生活里呀,总有一些事儿像闪闪的星星,照亮我们往前走。而让我懂得勇敢的那一刻,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可我的内心却很阴沉,因为我刚刚被父母批评太胆小懦弱,于是我来到了公园散步,试图安慰我的心情。(段评:段落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但“阴沉”一词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可换为更简单的表述。同时,“安慰心情”搭配不太准确。修改版: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可我心里特别难受,因为我刚刚被父母批评太胆小懦弱啦,于是我去公园散散步,想让自己心情好点儿。)
突然,一阵嘈杂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群人正围在一棵大树下,似乎在围观什么,好奇心驱使我走上前去,挤进人群,眼前的景象让我心头一紧:一只小猫被困在了树杈上,它瑟瑟发抖,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段评:内容紧扣主题,生动地描写了发现小猫被困的情景,细节丰富。不过“心头一紧”表述略显生硬,可改为更口语化的表达。修改版:突然,一阵嘈杂的声音传进了我的耳朵。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群人正围在一棵大树下,好像在看什么。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赶紧走上前去,挤进人群。眼前的景象可把我吓坏了:一只小猫被困在了树杈上,它浑身发抖,眼睛里满是害怕和无助。)
“这猫怎么上去的?”“这么高,怎么救啊?”人群中的议论声越来越响。我抬头望去,那棵树足有十几米高,树干光滑,没有任何可以攀爬的地方。小猫被困在树杈中间,距离地面有七八米高,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段评:进一步描写了救猫的困难,逻辑清晰。但对于树高和小猫被困高度的描述较抽象,可适当增加一些对比,让读者更有直观感受。修改版:“这猫怎么上去的?”“这么高,怎么救啊?”人群中的议论声越来越响。我抬头望去,那棵树可高啦,比我们家的楼还要高呢,树干光溜溜的,根本没有地方可以抓。小猫被困在树杈中间,离地面特别高,差不多有两层楼那么高,随时都可能掉下来。)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身影突然出现在了人群中。那是和我住一幢 (改:一栋) 楼的叔叔,他带着攀爬工具,眼神坚定而从容。他迅速观察了一下现场情况,然后拿起装备,开始了攀爬(段评:引出关键人物叔叔,叙述自然。不过“身影突然出现”表述较平淡,可增加一些动作描写,让画面更生动。修改版:就在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一个身影快速地出现在了人群中。原来是和我住一幢楼的叔叔,他背着攀爬工具,眼睛里透着坚定。他快速地看了看现场情况,然后拿起装备,开始往上爬。)
叔叔的动作熟练而敏捷,他紧紧抓住树干,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落。我的心也随着他的攀爬而悬了起来,手心满是汗水。(段评:生动地写出了叔叔攀爬的危险和“我”的紧张心情,细节丰富。但“悬了起来”表述较常规,可换个更形象的说法。修改版:叔叔的动作特别熟练,他紧紧地抓住树干,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上爬。每一步都特别危险,稍微不小心就会掉下来。我的心就像吊在半空中的石头,一直揪着,手心全是汗。)
终于,叔叔接近了小猫。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抓住小猫,将它抱在怀里。顷刻间,人群中爆发出了阵阵欢呼声,叔叔抱着小猫,缓缓下降,安全地回到了地面。(段评:成功描写了叔叔救下小猫的过程,情节完整。“顷刻间”一词使用较书面,可换为更简单的词。修改版:终于,叔叔靠近了小猫。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抓住小猫,把它抱在了怀里。这时候,人群中一下子爆发出了阵阵欢呼声。叔叔抱着小猫,慢慢地往下爬,安全地回到了地面。)
小猫得救了,它在叔叔的怀里蹭了蹭,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叔叔微笑着看着小猫,然后将它放回了公园里。(段评:写出了小猫得救后的状态和叔叔的举动,画面温馨。但整体表述较平淡,可增加一些对小猫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修改版:小猫得救了,它在叔叔的怀里蹭了又蹭,还“喵喵”地叫着,眼睛里满是感激。叔叔笑着摸了摸小猫的头,然后把它放回了公园里。)
看着叔叔远去的背影,我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那一刻,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是啊,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在面对困难时依然能够挺身而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段评:此段作为结尾前的感悟,点明了勇敢的含义,思想积极。但表述偏理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可结合自身感受说得更通俗些。修改版:看着叔叔离开的背影,我心里特别佩服他。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勇敢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站出来去帮别人。我以后也要像叔叔一样。)
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那个勇敢的一刻就会浮现在我眼前,鼓励我勇敢地前行。(段评: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开头,表达了“我”受到鼓励要勇敢前行。语言简洁明了,符合小学阶段记叙文的要求,没有明显问题。修改版: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想退缩时,那个勇敢的画面就会出现在我眼前,鼓励我勇敢地往前走。)
徐一诺同学,你好!读完你的《那一刻,我读懂了——勇敢》,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救助小猫事件的经过,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在面对困难时依然能够挺身而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建筑结构”搭得特别好。开头用“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一些瞬间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吸引老师读下去;结尾又用“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那个勇敢的一刻就会浮现在我眼前,鼓励我勇敢地前行”和开头形成了呼应,让整个故事非常完整圆满。这个“首尾呼应”的技巧,你用得很娴熟!而且你对救助小猫过程的描写也很生动,比如“叔叔的动作熟练而敏捷,他紧紧抓住树干,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落”,通过对叔叔动作的细致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不过呢,我们还可以让文章更上一层楼。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勇敢的定义。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在面对困难时挺身而出就是勇敢?这种勇敢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怎样长远的影响?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勇敢”背后的这些意义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另外,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突然,一阵嘈杂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我顺着声音望去……眼前的景象让我心头一紧”这里,是文章情节推进的关键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周围人的表情是怎样的?嘈杂的声音具体都有哪些话语?你心头一紧时内心的想法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情节更细致地呈现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搭建文章的“骨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血肉”的填充上(比如细节描写)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看似平凡却能体现勇敢的小事,它们和救助小猫这件事所展现的勇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 当自己成为那个需要勇敢挺身而出的人时,内心的挣扎和最终的抉择该如何更好地通过文字展现?
- 勇敢的行为对周围人的影响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挖掘和描写,从而让勇敢的意义更加丰富?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