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堤坝时,我正蹲在河岸看水纹,身后忽然传来沉稳的脚步声。转头见个青衫男子,裤脚卷至膝头,草鞋沾着泥点,腰间别着青铜耒——竟是大禹。(段评:嘿,这个开头很不错哟!用“晨光漫过堤坝”这样优美的描写,一下子就把画面感展现出来了,还巧妙地引出了大禹这个人物,特别吸引老师的兴趣呢。不过呢,要是能再增加一些对大禹外貌的细节描写,比如他的表情、神态,这样能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哦。修改版:晨光漫过堤坝时,我正蹲在河岸看水纹,身后忽然传来沉稳的脚步声。转头一看,只见一位青衫男子,浓眉大眼,神色坚毅,裤脚卷至膝头,草鞋沾着泥点,腰间别着青铜耒——竟是大禹。)
他邀我同去查看新筑的堤岸。走在泥泞的河岸上,他不时弯腰用耒拨开浮土,指着土层纹路说:"这里的淤沙要清,不然汛期会溃堤。"远处民工夯土的号子声此起彼伏,他听见节奏乱了,便走过去教大家协调发力,声音洪亮如钟。(段评:这一段把大禹查看堤岸的过程写得很清楚,结构也很清晰,让老师能感受到大禹治水时的认真负责。但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多运用一些比喻、拟人这样的修辞手法,让描写更生动。比如“他听见节奏乱了,便走过去教大家协调发力,声音洪亮如钟”,可以再丰富一下。修改版:他邀我同去查看新筑的堤岸。走在泥泞的河岸上,他不时弯腰用耒拨开浮土,指着土层纹路,像一位严谨的学者一样认真地说:“这里的淤沙要清,不然汛期会溃堤,就像房子地基不稳会倒塌一样。”远处民工夯土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在歌唱,可节奏乱了的时候,他就像一位指挥家一样走过去,教大家协调发力,声音洪亮得仿佛能把河水都震得荡漾起来。)
正午在窝棚里歇脚,他啃着糙米饭,给我讲治水的法子:"堵不如疏,就像人心里的结,得慢慢解开。"我掏出面包递给他,他咬了一口眼睛发亮:"这吃食倒精巧,比稷米饼软和。"(段评:这一段通过大禹啃糙米饭、讲治水法子和品尝面包这些细节,把大禹的形象刻画得很立体,还体现了童真童趣。不过在逻辑上,从治水法子转到面包,可以过渡得更自然一些。修改版:正午在窝棚里歇脚,他一边啃着糙米饭,一边给我讲治水的法子:“堵不如疏,就像人心里的结,得慢慢解开。”我听着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掏出面包递给他。他咬了一口眼睛发亮:“这吃食倒精巧,比稷米饼软和。”)
夕阳染红河道时,他正指挥众人挖导流渠。汗珠子顺着他脸颊往下淌,却顾不上擦。分别时他赠我一块河卵石:"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做事得顺乎自然。"话音落,我手中的石头还带着河泥的温湿,远处的夯号却已消散在风里。(段评:结尾写得很棒呀,“夕阳染红河道”的景色描写很有意境,大禹赠河卵石并说的话也升华了主题。就是在细节描写上,可以再具体说说大禹指挥众人挖导流渠时的动作、神态。修改版:夕阳染红河道时,他正全神贯注地指挥众人挖导流渠。他的脸上满是汗水,汗珠子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顺着脸颊往下淌,可他却顾不上擦,只是紧紧地盯着大家的动作,不停地喊着口号。分别时他赠我一块河卵石:“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做事得顺乎自然。”话音落,我手中的石头还带着河泥的温湿,远处的夯号却已消散在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