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的启示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一幅漫画,很有感触。图片中,一棵光秃秃的树桩站立于草地上,而飞来的那几只啄木鸟,无法帮助树木治病,只能站在树桩上发呆,等待于那 (改:在那里等待) 。而下面写着这几个大字“待业啄木鸟”这一行字。(段评:这段对漫画的描述细节不够丰富,可以增加一些视觉、动作等细节描写,表述上“等待于那”不太通顺。修改版: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一幅漫画,感触颇深。图片中,一片空旷的草地上,立着一个光秃秃的树桩,那树桩就像一个孤独的守望者,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几只啄木鸟扑闪着翅膀飞了过来,它们在树桩周围盘旋了几圈,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啄木鸟们落在树桩上,歪着脑袋,小眼睛里满是疑惑和茫然,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树桩下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待业啄木鸟”。这样修改增加了对树桩的比喻以及啄木鸟动作、神态的描写,使表述更流畅生动。)
这短短的几个字,却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看见那光秃秃的树桩和那待业的啄木鸟,心中就燃起了无名火,无处发泄。(段评:这段表述较流畅,但可以增加一些心理细节描写。修改版: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我的心上。我看着那光秃秃的树桩和那几只待业的啄木鸟,心中的怒火蹭地一下就冒了起来,仿佛有一团火焰在胸膛里燃烧,却又无处发泄。这里增加了心理描写,让情绪表达更强烈。)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正应了这张图片。人类对大自然破坏严重,对树木乱砍滥伐,没有底线的向大自然所取 (改:索取) 。使得啄木鸟像人类一样失业,无法帮助有需要的树木,只能发呆,这真的是保护大自然,而不是破坏大自然吗?破坏自然,浪费木质资源,在生活中很常见。如:将没用完或写完的纸揉接 (改:揉成) 成一团,并将其扔入垃圾桶,这不是浪费吗?开了水龙头,洗用手 (改:洗手) 却不关水,这水一直哗哗哗地流淌,这不是浪费吗?(段评:表述中“向大自然所取”用词错误,应是“索取”;“揉接成一团”表述错误,应为“揉成一团”。可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并且在列举浪费现象时增加细节描写。修改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恰如其分地应了这张图片。人类对大自然破坏严重,对树木乱砍滥伐,毫无底线地向大自然索取。瞧,啄木鸟都像人类一样失业了,它们无法帮助有需要的树木,只能呆呆地站着,这真的是保护大自然,而不是破坏大自然吗?破坏自然,浪费木质资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看,有人将没用完的纸,随手一揉,纸团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啪”地一声掉进了垃圾桶,这难道不是浪费吗?有人打开水龙头,水“哗哗哗”地流着,他却在一旁慢悠悠地洗手,洗完后也不关水,任由水白白地流淌,这难道不是浪费吗?通过这样修改,用词准确了,还运用了排比和细节描写。)
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帮助大自然的小事:可以参与植树;可以节约水电;可以将地上的垃圾捡起并扔入对应垃圾桶;还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等。我们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在影响着大自然。那你又会为大自然做出什么贡献呢?(段评:此段整体不错,表述流畅,逻辑清晰,但可以在结尾处运用反问句进一步增强语气。修改版: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帮助大自然的小事:可以参与植树;可以节约水电;可以将地上的垃圾捡起并扔入对应垃圾桶;还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等。我们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在影响着大自然。那么,你难道不应该为大自然做出一份贡献吗?这样修改后结尾更有感染力。)
完成或写完的纸拼接成一团,并将其扔入垃圾桶,这不是浪费吗?开了水龙头,洗用手却不关水,这水一直哗哗地流淌,这不是浪费吗?(段评:此段与第四段内容重复,且表述存在错误,“完成或写完的纸拼接成一团”应改为“没用完或写完的纸揉成一团”。可以删掉此段。修改建议:删除此段,避免内容重复。)
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帮助大自然的小事:可以参与植树;可以节约用水;可以将地上的垃圾捡起并扔入对应垃圾桶;还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等。我们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在影响着大自然。那你又会为大自然做出什么贡献呢?(段评:此段与第五段内容重复,可对内容进行整合并进一步优化表述。修改版:生活中,我们能为大自然做的小事有很多:参与植树,为大地增添一抹绿色;节约水电,让资源不再白白浪费;捡起地上的垃圾,让环境更加整洁;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降低对大自然的负担。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对大自然产生影响。那么,你准备为大自然做出怎样的贡献呢?这样整合后表述更精炼,内容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