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首页 范文文库一碗汤圆里的文化传承
记叙文
一碗汤圆里的文化传承
作者:李婧烨

冬至那天清晨,奶奶在厨房里揉面的声音把我从梦中唤醒。糯米粉在青花瓷盆里堆成小山,温水缓缓注入,奶奶布满皱纹的手在粉堆中来回揉搓,像在抚平岁月的褶皱。我趴在灶台边,看着白色粉末渐渐变成光滑的面团,突然发现奶奶的手腕上还沾着去年端午给我系五彩绳时留下的淡淡印痕。(段评:这一段描写冬至清晨奶奶揉面的场景比较生动,但可以在描写面团变化时增加更多细节。修改版:冬至那天清晨,奶奶在厨房里揉面的声音把我从梦中唤醒。糯米粉在青花瓷盆里堆成小山,温水缓缓注入,奶奶布满皱纹的手在粉堆中来回揉搓,像在抚平岁月的褶皱。我趴在灶台边,目不转睛地看着,白色粉末先是在温水的润泽下慢慢结块,随着奶奶双手的揉动,逐渐变得柔韧,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最终变成光滑的面团。突然发现奶奶的手腕上还沾着去年端午给我系五彩绳时留下的淡淡印痕。)

“来,试试看。”奶奶把一小团面塞进我手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搓圆子,却总把汤圆捏成歪歪扭扭的土豆状。奶奶笑着握住我的手:“要这样,用虎口慢慢转。”她掌心传来的温度让我想起去年中秋,也是这双手教我拓印月饼模子上的桂花纹。窗外的雪轻轻落在瓦片上,灶台上的水汽氤氲成一片暖雾。(段评:这一段描写搓汤圆的场景,可以增加对自己搓汤圆失败后的心情描写。修改版:“来,试试看。”奶奶把一小团面塞进我手里。我满心欢喜地学着奶奶的样子搓圆子,可面团在我手里就像调皮的孩子,总是不听话,被我捏成歪歪扭扭的土豆状。我有些沮丧,奶奶却笑着握住我的手:“要这样,用虎口慢慢转。”她掌心传来的温度让我想起去年中秋,也是这双手教我拓印月饼模子上的桂花纹。窗外的雪轻轻落在瓦片上,灶台上的水汽氤氲成一片暖雾。)

汤圆在沸水里沉沉浮浮,像一群白胖的玉珠。奶奶掀开老樟木箱,取出描金边的汤碗,碗底青花莲纹已经有些褪色。“这是你太奶奶的嫁妆。”她舀起汤圆,撒上桂花糖,金黄的桂子落在雪白的圆子上,让我想起博物馆里那尊宋代影青瓷里的莲子。(段评:这一段描写汤圆煮好后的情景,可以增加一些自己看到汤圆在碗里的感受。修改版:汤圆在沸水里沉沉浮浮,像一群白胖的玉珠。奶奶掀开老樟木箱,取出描金边的汤碗,碗底青花莲纹已经有些褪色。“这是你太奶奶的嫁妆。”她舀起汤圆,撒上桂花糖,金黄的桂子落在雪白的圆子上,看着碗里的汤圆,就像看到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我想起博物馆里那尊宋代影青瓷里的莲子。)

邻居林爷爷拄着拐杖送来他刚做的糖画,金黄的糖稀勾勒出的凤凰展翅欲飞。“你爸小时候,能一气吃二十个汤圆呢。”林爷爷的话让我噗嗤笑出声,忽然发现糖画凤凰的尾羽,竟和奶奶汤碗上的缠枝莲纹出奇地相似。(段评:这一段描写邻居林爷爷送糖画的场景,可以增加对糖画凤凰的更多细节描写。修改版:邻居林爷爷拄着拐杖送来他刚做的糖画,金黄的糖稀勾勒出的凤凰栩栩如生,那凤凰的羽毛仿佛在微微颤动,展翅欲飞的姿态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向云霄。“你爸小时候,能一气吃二十个汤圆呢。”林爷爷的话让我噗嗤笑出声,忽然发现糖画凤凰的尾羽,竟和奶奶汤碗上的缠枝莲纹出奇地相似。)

捧着碗看窗外积雪的屋檐,那些冰凌像极了祠堂飞檐下的琉璃脊兽。汤圆的甜香混着老屋的木香,我突然明白,文化原来就藏在这揉面的手势里,在碗底褪色的花纹间,在代代相传的家长里短中。就像掌心的糯米团,看似柔软,却能把千年的记忆都包进这圆圆满满的传承里。(段评:这一段作为结尾段落,可以增加一些更抒情的语句来升华主题。修改版:捧着碗看窗外积雪的屋檐,那些冰凌像极了祠堂飞檐下的琉璃脊兽。汤圆的甜香混着老屋的木香,我突然明白,文化原来就藏在这揉面的手势里,在碗底褪色的花纹间,在代代相传的家长里短中。这文化就像涓涓细流,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滋润着每一个家庭。就像掌心的糯米团,看似柔软,却能把千年的记忆都包进这圆圆满满的传承里。)

综合评价:
你的这篇《一碗汤圆里的文化传承》记叙文,描绘了冬至这天与奶奶做汤圆的温馨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祖孙情,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感悟也很自然。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篇非常不错的作品。不过,若想让文章更加出彩,还可以关注以下问题:
叙事节奏较平:文章整体叙事比较平稳,缺乏起伏变化。从开始被奶奶揉面声音唤醒,到做汤圆、煮汤圆、邻居送糖画,最后到感悟文化传承,像流水账一样平铺直叙。可以增加一些小意外或者小惊喜来丰富情节。例如,在学做汤圆的时候,可以写自己怎么都做不好,有点沮丧,然后突然就找到了诀窍,这样情节就有了波折。
描写稍欠细腻:虽然有一些描写,但还可以更加细致入微。比如对汤圆的描写,仅用“汤圆在沸水里沉沉浮浮,像一群白胖的玉珠”一笔带过。可以多描写下汤圆的样子,如“汤圆在沸水里翻滚着,一个个白胖圆润,仿佛是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水中嬉戏,那晶莹剔透的外皮,隐隐透着里面香甜的馅料”。
文化传承的感悟略显突兀:文章前面大部分在描述做汤圆的过程和场景,结尾突然就感悟到文化传承,中间缺乏过渡和铺垫。可以在描述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思考或者联想。比如在描述奶奶用太奶奶的嫁妆碗盛汤圆时,可以写一写这个碗所承载的家族记忆和文化内涵,这样最后的感悟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
总体而言,这篇文章很有潜力,只要在叙事节奏、描写和感悟过渡上加以改进,就会更加优秀。继续加油!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