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美好,但也是忙碌的。(段评:开头引用了名句,点明了早晨“忙碌”的主题,很棒!但如果能加入一点早晨的声音或画面,比如窗外的鸟叫、奶奶厨房的声音,会更有画面感,让开头更吸引人。修改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帘,窗外就传来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可我家的早晨,总是被一阵“紧急警报”打破——奶奶的大嗓门又响起来了!)
“快起床,你看看都几点了,再不起床就迟到了。”奶奶大喊道,我立马从睡梦中惊醒了,揉揉眼睛,拿起闹钟一看,呀,7点了,我嘟囔道:“破晨钟 (改:破闹钟) ,我明明定了六点三十的铃,你怎么不响呢?”奶奶听了,说:“闹铃早响了,是你太能睡了,没有听见好吗?快点起床刷牙洗脸吧,就快要赶不上早读了。”我一听慌忙穿起衣服,咦,裤子怎么有点紧,谁知我低头一看,哎呀,竟然穿反了,真是又忙又乱。(段评:这段对话和动作描写很生动,把“忙乱”的感觉写出来了!尤其是“裤子穿反”的细节,特别真实。要是能多加点你的心理活动,比如被奶奶喊醒时的慌张,发现裤子穿反时的尴尬,会让故事更有趣哦。修改版:"快起床!看看都几点了,再不起床就迟到啦!"奶奶的大嗓门像炸雷一样在耳边响起,我猛地从被窝里弹起来,揉着粘在一起的眼皮,摸过闹钟一看——呀,7点整!我对着闹钟气鼓鼓地嘟囔:“破闹钟,明明定了六点半,怎么不响啊?”奶奶端着水杯走进来,戳戳我的脑门:“铃响三遍啦,是你睡得像小猪,没听见!快穿衣服,早读要来不及了!”我手忙脚乱地套裤子,哎呀,怎么裤腰勒得慌?低头一看——好家伙,裤子前后穿反了!我脸一热,赶紧脱下来重新穿,心里急得像揣了只小兔子。)
穿上鞋子,我立刻冲到水龙头捧了一把水洗了脸,简单的刷了一下牙就跑去吃早餐了。只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着,我立马喊道:“奶奶,饭做好了吗,再晚点我就要迟到了。”奶奶听了说:“你的饭给你放到客厅桌子上了,快去吃吧,我就连忙走到客厅,喝了一口饭 (改:喝了一口粥) ,饭可真烫啊,我连忙拿起一个包三口两口吃完了 (改:拿起一个包子三口两口吃完了) ,就对奶奶说:“饭太烫了,我就不吃了。”我跑向一楼。(段评:这段把“赶时间”的样子写出来了,“饭太烫”“三口两口吃完包”的细节很真实。不过有些句子有点小问题,比如“喝了一口饭”“拿起一个包”,可以把“饭”改成“粥”,“包”改成“包子”,这样更准确。另外,加点奶奶的动作,比如“擦手”“递牛奶”,会更温暖哦。修改版:蹬上鞋子,我冲到水龙头前,捧起冷水“啪嗒”拍在脸上,牙膏沫都没漱干净就往客厅跑。奶奶正从厨房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手里举着我的保温杯:“别急别急,粥在桌上晾着呢!”我扒拉开椅子坐下,端起粥碗喝了一大口——哇,烫得我舌头直伸!赶紧抓起桌上的肉包子,三口两口塞进嘴里,噎得直翻白眼,奶奶笑着递来牛奶:“慢点儿,没人跟你抢!”)
“快点吧,7:30了。”爸爸催促道,我连忙拎起书包,坐上爸爸的电瓶车就走了,上学的路上车水马龙,爸爸骑着小巧玲珑的电瓶车见空就钻。卖早餐的摊前挤满了人,我想:老板的生意够好啊,终于,到学校门口了,大门马上就关闭了,我就不和爸爸说再见 (改:就没和爸爸说再见) ,一个箭步冲过去,可算进了大门,到了教室我连忙掏出书,与同学一起读了起来。(段评:这段的“车水马龙”“见空就钻”写出了上学路上的匆忙,结尾“冲进校门”的动作很有画面感!要是能加一点路上的小细节,比如风吹起你的头发,或者看到同学也在跑,会更热闹。另外,“就不和爸爸说再见”可以改成“顾不上跟爸爸说再见”,更符合着急的心情。修改版:爸爸已经推着电瓶车在楼下等了,我背上书包跳上去,爸爸一拧油门,电瓶车“嗖”地窜出去。路上的汽车喇叭“滴滴”响,卖早餐的摊子前挤着好多人,我盯着手表心里直打鼓。终于到了学校门口,大门正“嘎吱”往关,我顾不上跟爸爸挥手,拎着书包像小火箭一样冲进去,跑到教室门口时,早读的铃声刚好响起来——好险!)
经过这一道忙碌,以后可不能起晚了。(段评:结尾总结了“不能起晚”的教训,很清楚!但如果能把教训和早晨的小细节联系起来,比如摸到枕边的闹钟,想起奶奶的话,会更自然。试试把“以后可不能起晚了”换成具体的想法,比如“我把闹钟塞到枕头底下,心想:明天一定得听见铃声!”,这样结尾更生动哦。修改版:坐在座位上,我摸着还在跳的胸口,看着窗外的太阳越升越高。晚上睡前,我把闹钟贴在枕头边,心想:明天可不能再当“小懒虫”啦——不然奶奶的大嗓门,又要把我的美梦“炸”碎啦!)
龚小惠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忙碌的早晨》,老师特别欣赏你用真实的生活片段诠释了“忙”字背后的烟火气——从闹铃误响的慌乱到穿反裤子的小插曲,这些细节让“忙碌”不再是空洞的词语,而是充满画面感的日常。尤其是结尾那句“以后可不能起晚了”,藏着你对“忙”的反思,让文章有了小而暖的立意!
我们可以给文章加几个“特写镜头”让它更生动:比如奶奶在厨房忙碌时,你能不能写写她围裙上的面粉、锅里蒸腾的热气?喝到热粥时,除了“烫”,舌尖的温度、喉咙的灼热感,甚至奶奶递来凉水的动作,这些细节能让“忙”的节奏慢下来,情感更饱满。另外,从穿衣服到出门的过程,像“拎起书包”前有没有回头看奶奶的眼神?这些小过渡能让段落像搭了小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这个“忙碌的早晨”里,除了你自己的慌乱,奶奶和爸爸的“忙”藏着什么?是对你的爱吗?
- 如果给“忙”加一种颜色或声音,你觉得是什么?能不能用比喻把它写出来?
- 下次再遇到“忙”,你会用什么小办法让它变得不那么乱?试着把这个小智慧加到结尾,立意会更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