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里有一个小书虫,那就是我的弟弟,我的弟弟特别爱看书谁叫他也不应。(段评:开头直接点明弟弟是“小书虫”,简洁明了,但可以加入弟弟看书时的小细节,让“小书虫”的形象更生动,比如“总爱捧着书蹲在沙发角,连吃饭都要妈妈催三遍”,这样能立刻抓住读者注意力哦!修改版:我家有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那就是我的弟弟!他总爱捧着书蹲在沙发角,眼睛死死粘在书页上,连妈妈喊他吃饭都要催三遍才慢悠悠抬头。)
弟弟最喜欢读的是《西游记》,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非常难受,我的弟弟帮我拿来了药,我刚喝下我的弟弟就为我读起了《西游记》,我听着弟弟读的西游记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醒来我身体已经非常好了。(段评:通过弟弟给生病的你读《西游记》的事,写出了弟弟的贴心和爱看书的特点,很棒!但可以补充弟弟读书时的样子,比如“小嘴巴一张一合,声音轻轻的,像在讲秘密”,还可以加你听书时的感受,比如“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像一阵清风,吹走了我的难受”,这样画面感更强啦!修改版:弟弟最喜欢读《西游记》啦!记得上次我发烧,脑袋昏沉沉的,他踮着脚尖给我端来温水和药片。我刚喝完药,他就搬来小凳子坐在床边,捧着《西游记》读起来。他小嘴巴一张一合,声音轻轻的,像在讲秘密:“孙悟空举起金箍棒,‘啪’地一下打跑了妖怪!”我听着听着,好像被故事里的云朵托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时,烧退了,身体轻快极了,弟弟还趴在床边,捧着书打小哈欠呢。)
还有一次弟弟放学很晚,回到家,捧起书就开始读,他读得很慢,都吃饭了还没读完,我和爸爸、妈妈叫他,他也不应,他读完之后都已经八点半了,他才慢吞吞的来吃 (改:慢吞吞地来吃) ,刚吃完饭又捧起书开始读,他已经读了几个小时了,还在读,谁也叫不动弟弟,弟弟都已经读到睡觉了,他真是个小书虫。(段评:用“放学晚还看书到忘记吃饭”的事突出弟弟爱看书,内容很具体!不过可以把“叫他不应”的细节写得更有趣,比如“妈妈敲他的小脑袋,他才懵懵地抬头问‘吃饭啦?我刚看到孙悟空借芭蕉扇呢’”,还可以加他吃饭时的样子,比如“扒拉两口饭,眼睛还瞟着桌上的书”,这样弟弟的“书虫”形象更鲜活啦!修改版:还有一次,弟弟放学晚了半小时,刚进门就“啪”地把书包扔在沙发上,捧起桌上的《西游记》读起来。他皱着小眉头,手指点着字慢慢念,连妈妈把红烧肉端上桌都没察觉。“小书虫,吃饭啦!”我和爸爸妈妈喊了三遍,他头都没抬。妈妈笑着敲了敲他的小脑袋,他才懵懵地抬头:“啊?吃饭啦?我刚看到孙悟空借芭蕉扇呢!”等他读完那章,已经八点半了,他慢吞吞地走到餐桌前,扒拉两口饭,眼睛还瞟着桌上的书。刚放下碗,又捧着书蹲回沙发角,直到眼皮打架,书滑到地上才睡着——他真是个“粘书虫”呀!)
每天放学回家弟弟都会读几个小时,连他的朋友来叫他,他也是会说等一会。(段评:写出了弟弟每天放学都看书的习惯,很好!可以加一个朋友找他玩的小细节,比如“好朋友乐乐在楼下喊‘踢球去!’,弟弟探出头喊‘等我看完这页!’,结果乐乐等了十分钟,他还在看书”,这样能让内容更生动哦!修改版:每天放学回家,弟弟放下书包就捧起书,一读就是两三个小时。好朋友乐乐在楼下喊“踢球去!”,他探出头挥挥手:“等我看完这页!”结果乐乐蹲在楼下等了十分钟,他还在对着书傻笑呢。)
有一次妈妈叫我和弟弟比读书,妈妈来看我们谁读得最好,只听妈妈一声开始,我便和弟弟开始读。(段评:写了妈妈让你们比赛读书的事,很有趣!可以加一点比赛前的小细节,比如“弟弟摩拳擦掌,把书翻到第一页,眼睛亮晶晶的”,这样能让比赛的场景更紧张又好玩哦!修改版:上周六,妈妈笑着说:“来!姐弟俩比赛读书,看谁读得有感情!”弟弟立刻摩拳擦掌,把书翻到第一页,眼睛亮晶晶的,像准备冲锋的小士兵。只听妈妈一声“开始!”,我和弟弟就大声读起来。)
就这样我和弟弟读了几分钟,妈妈叫停,我们动的问 (改:地问) 谁读的更好,妈妈说弟弟读的更好,但我也不错。(段评:写出了比赛的结果,很棒!可以加妈妈点评的具体内容,比如“妈妈摸着弟弟的头说‘弟弟读的时候,连孙悟空的调皮劲儿都读出来啦!姐姐也不错,声音很洪亮’”,这样能让结果更真实,也突出弟弟读书的优点哦!修改版:我们读了五分钟,妈妈喊“停!”我和弟弟立刻凑过去,睁大眼睛问:“谁赢啦?”妈妈笑着说:“弟弟读得更好哦!你把孙悟空的调皮劲儿都读出来啦,好像孙悟空就在眼前!姐姐也不错,声音洪亮又清楚!”)
我的弟弟是个小书虫,他读非常好 (改:读得非常好) ,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段评:结尾总结弟弟是“小书虫”,点明主题啦!可以把“向他学习”写得更具体,比如“我也要像弟弟一样,钻进书里找乐趣”,这样结尾更自然,也有自己的小感悟哦!修改版:我的弟弟就是这样一只可爱的“小书虫”,书里的故事像蜜一样吸引着他。看着他读书时亮晶晶的眼睛,我也想钻进书里,和他一起找孙悟空、看猪八戒吃西瓜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