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的一个夜晚,屋里闷热,,我打开窗户想通通风,结果不一会儿传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蚊子 (改:传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蚊子) 。一个夜晚他们送给我,送给了我不少的大红包,奇痒无比,而且我刚闭上眼睛睡觉,他们就在我的耳旁嗡嗡嗡的叫,害得我睡不好觉,于是我起来决定把这些不速之客消灭掉(段评:本段作为开头,清楚地交代了故事的起因,通过“闷热的夏夜”“不速之客蚊子”“大红包”等细节,让读者能快速进入情境。不过可以增加一些感官描写,比如汗水黏在身上的感觉、蚊子叫声的具体特点,这样能让画面更生动,也能更好地引出下文打蚊子的情节。修改版:夏日的夜晚,屋里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汗水黏在我的背上,痒丝丝的。我“哗啦”一声推开窗户,想透点凉风,可没过多久,一群“嗡嗡嗡”的不速之客就钻了进来——是蚊子!它们在我耳边唱着烦人的歌,还偷偷在我胳膊上、腿上叮了好几个又红又肿的“大红包”。我刚闭上眼睛想睡觉,那“嗡嗡”声就像小针扎在耳朵里,害得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我一骨碌爬起来,攥紧拳头:“今天非要把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消灭掉不可!”)
一分钟后,我便开始寻找它们的行踪,过了一会,我终于在窗边看见了一个小黑点,我鼓起腮帮子用力一吹,他便飞出了窗外,我立即关上窗。我又以防万一它们再来,点上了蚊香。我本以为可以睡一个好觉了,可又过了一会儿,我耳边又传来了熟悉的嗡嗡声,原来蚊子不止一只有好多只不知道它藏在了哪里 (改:不知道它们藏在了哪里) ,赶也赶不出去,而且点的蚊香还没有用 (改:似乎没有效果) ,之后我又撑起了蚊帐,我没有留意到上面有一个小洞。结果它还是趁机钻了进来. (改:钻了进来。) 我对这些蚊子恨得牙痒痒,抓耳挠腮。我打蚊子的动静惊动了妈妈,于是妈妈把电风扇拿来,想把蚊子吹走,可是风力好像不够,蚊子趴在那里纹丝不动,妈妈把电风扇开到了最大,那风像山谷里的旋风哗的一下 (改:“哗”的一下) ,蚊子全都飞跑了。之后妈妈赶紧把门窗关好,把我的蚊帐简单修补好,我以为终于可以睡个好觉的时候,一抬头看墙上的时间已经快清晨4点了,我对着妈妈说,明天我可能要顶着熊猫眼去上课了 (改:去上课了。) (段评:本段详细描写了打蚊子的过程,情节很有趣,从吹蚊子、点蚊香到撑蚊帐、妈妈用电风扇帮忙,一步步推进,能看出你的观察力很细致。不过有些地方的细节可以更具体,比如找蚊子时的动作、蚊子被风吹走的样子,还有你抓耳挠腮的神态,这样故事读起来会更有画面感。另外,句子之间可以加一些连接词,让叙述更连贯。修改版:我瞪大眼睛开始找蚊子,桌子底下、窗帘缝里、床角边……找了好一会儿,终于在窗玻璃上发现了一个小黑点。我屏住呼吸,鼓起腮帮子“呼”地一吹,那只蚊子就像被风吹走的小纸片,摇摇晃晃地飞出了窗外。我赶紧“啪”地关上窗户,又点上蚊香,心想:这下总能睡个好觉了吧?可没过多久,“嗡嗡”声又在耳边响起来——原来蚊子不止一只!它们像隐身的小恶魔,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蚊香好像对它们没用,我只好撑起蚊帐,却没注意到上面有个小指头大的破洞。一只狡猾的蚊子“嗖”地从洞里钻了进来,我气得抓耳挠腮,在蚊帐里乱拍,动静大得惊动了妈妈。妈妈拿着电风扇走进来,把风开到最大,“呼呼”的风像山谷里的旋风,趴在墙上的蚊子一下子被吹得东倒西歪,全都飞跑了。妈妈赶紧帮我把门窗关好,又用胶带把蚊帐的破洞粘好。我抬头一看墙上的钟,指针已经指向凌晨四点了,我耷拉着脑袋对妈妈说:“明天上学,我肯定要顶着熊猫眼啦!”)
唉,都是蚊子惹的祸!(段评:本段作为结尾,简洁地总结了故事的结果,点明了“蚊子惹祸”的主题,很符合记叙文结尾的要求。不过可以稍微增加一点自己的小感悟,比如对蚊子的“讨厌”再具体一点,或者对妈妈帮忙的小感动,这样结尾会更有温度。修改版:唉,这一晚上被蚊子折腾得没睡成觉,胳膊上的红包还在痒呢!都是这些讨厌的蚊子惹的祸,下次我一定要提前把蚊帐检查好,再也不让它们来捣乱啦!)
杭博宇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蚊子大作战》,老师被你充满生活气息的叙事逗笑了!你把夏夜驱蚊的小事写得像一场真实的“战役”,结尾那句“顶着熊猫眼上课”的自嘲,更是把孩子的天真和无奈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份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力特别棒!
我们可以给这场“战役”加些更生动的“特写镜头”哦!比如你第一次发现蚊子时,是先看到它们的黑影,还是先听到耳边的“嗡嗡”声?拍蚊子时,你的手是怎么悄悄靠近,又怎么猛地拍下去的?被叮后抓痒的动作,能不能用“像小猫挠沙发似的在腿上乱抓”这样的比喻?把这些细节写出来,读者就像跟着你一起“作战”啦!
最后,老师想和你再聊聊:
- 这场“蚊子大作战”里,妈妈的出现是不是让你特别安心?能不能加一句当时心里的想法?
- 如果让你给蚊子写一句“宣战书”,你会用什么有趣的话开头?
- 下次再遇到蚊子,你会不会发明新的“战术”?比如用肥皂水陷阱,或者穿浅色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