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千千万万的汉字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深远含义,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暖”字带我的感触 (改:带给我的感触) 最为深刻。(段评:第一段用比喻的方式引出主题,把汉字比作人生字典,能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你想写什么,非常棒!不过如果能把“深远含义”说得更具体一点,比如用一两个简单的例子,会更有吸引力哦。修改版:在我国千千万万的汉字里,每个字都藏着小故事,像“爱”是暖暖的怀抱,“笑”是弯弯的眼睛。可在我的人生字典中,“暖”字就像冬天里的小太阳,照得我心里最亮堂。)
妈妈的暖是一束光。有一次,我在学校晕倒了,老师打电话通知妈妈时,她急冲冲地把我送去医院,我醒来时,看到妈妈在温柔地替我擦试 (改:擦拭) 脸庞,妈妈的爱是多么温暖。(段评:第二段写妈妈的爱,用“一束光”的比喻很贴切!不过描写妈妈的动作和神态还可以更细致,比如妈妈擦脸时的表情、手的温度,这样“暖”的感觉会更真实。修改版:妈妈的暖是一束光。有次我在学校晕倒,老师电话刚挂,妈妈就风风火火地冲进教室,背着我往医院跑,我趴在她背上,能感觉到她心跳得好快。醒来时,妈妈正用沾了温水的棉签,轻轻擦我嘴角的干皮,她的眼睛红红的,手却软乎乎的,那束光就从她的指尖,照进了我心里。)
同学的暖是一颗糖。有一次,我在体育课时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我的同学小红看到了跑过来扶我,拿出纸巾替我擦试 (改:擦拭) 伤口,并把我送到医务室,直到老师帮我处理好伤口后,小红才放心。还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伤心极了,小红马上跑过来并安慰我:“一次考试并不算什么,只要以后努力就好了。”而且之后还主动帮我补习功课,同学的暖是多么甜。(段评:第三段用“一颗糖”写同学的暖,例子很丰富!但两个事例可以结合得更自然,比如把摔倒和考试失利的细节串起来,让“甜”的感觉更连贯。另外,“擦试”是错别字哦,要改成“擦拭”。修改版:同学的暖是一颗糖。体育课上我摔破膝盖,小红像小火箭一样冲过来,先用纸巾蘸着矿泉水轻轻擦伤口,再扶我一瘸一拐去医务室,直到老师给我涂碘伏,她还皱着眉问“疼不疼”。后来我考试砸了,趴在桌子上掉眼泪,她悄悄塞给我一颗草莓糖:“一次考不好算什么?我帮你补数学,下次咱们一起进步!”糖在嘴里化了,甜丝丝的,比草莓味更甜的,是她拉着我讲题的声音。)
老师的暖是暖阳。在一次考试中,我的成绩很不理想,只得了70多分,我难过地眼泪直流,老师见到后,马上递上纸巾,并鼓励我、安慰我:“千万不要气馁,这并不算什么,你看那些科学们 (改:科学家们) 经过了这么多次的失败不也没流泪吗?”老师的暖是温暖的。(段评:第四段写老师的暖用“暖阳”很合适!不过老师的话可以更贴近你的生活,比如不说“科学家”,换成你熟悉的例子,会更亲切。还有“擦试”要改成“擦拭”哦。修改版:老师的暖是暖阳。那次我只考了七十多分,眼泪啪嗒啪嗒掉在卷子上。老师轻轻走过来,递上一张带着花香的纸巾,蹲下来指着我错的题说:“你看这道应用题,只是粗心漏了步骤,就像你画画忘了涂天空的颜色,补上去就好啦!下次细心点,老师相信你能行。”她的声音软软的,像阳光晒在我发烫的脸上。)
在我心里,妈妈的暖是一束光,同学的暖是一颗糖,老师的暖是暖阳。暖是一种美好的味道!它让我的生活更美好。(段评:第五段总结了妈妈、同学和老师的暖,很完整!不过结尾可以更有画面感,比如把“美好味道”和具体的场景结合,让“暖”的感觉更长久。修改版:妈妈的暖是床头的小夜灯,同学的暖是口袋里的草莓糖,老师的暖是窗边的太阳。暖不是什么大道理,是妈妈擦脸的棉签,是小红扶我时的温度,是老师纸巾上的花香。它像春天的风,轻轻吹过我的心,让我的每一天都甜滋滋、亮堂堂的。)
邓依萱同学,你好!读完你的《那些温暖的时光》,老师心里也跟着暖融融的!你没有只停留在“暖”的表面感受,而是用“妈妈的暖是一束光、同学的暖是一颗糖、老师的暖是暖阳”这三个鲜活的比喻,把抽象的“暖”字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具体画面——这份对“暖”的独特解读,就是文章最打动人心的闪光点!
你选择的三个事例特别贴切,从家人、同伴到师长,像三条支流汇成了“暖”的大河,紧紧围绕着中心意思展开,这一点做得非常棒。不过老师想和你分享一个“让温暖更‘烫’一点”的小秘籍:我们可以给这些温暖的瞬间“拍个特写镜头”。比如写妈妈送你去医院的部分,你醒来时看到妈妈擦脸——当时病房的灯光是亮着还是昏暗的?妈妈的手是不是因为着急而有些凉?她擦脸的动作轻吗?有没有不小心碰到你的伤口?把这些细节加进去,妈妈的“光”就会更亮;再比如小红扶你去医务室时,她的手是不是暖暖的?纸巾擦在伤口上时你疼得缩了一下吗?她有没有一边走一边轻声问你“疼不疼”?这些小小的“镜头放大”,能让同学的“糖”更甜,老师的“暖阳”也更暖。
另外,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暖”的含义,但如果能在结尾处再往前迈一小步——比如写写“暖”给你带来的改变?是让你也学会了给别人递纸巾,还是主动帮同学讲题?把“被温暖”和“传递温暖”连起来,这份“暖”的意义就更深刻啦!
最后老师想和你一起再深入想想:
- 除了光、糖、暖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用来比喻“暖”?比如奶奶织的毛衣像什么?陌生人帮你捡东西的手像什么?
- 当你感受到“暖”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是心里像揣了个小太阳,还是鼻子有点发酸?把这种身体的感觉写出来,会不会让“暖”更真实?
- 如果让你把“暖”传递给别人,你会选择做哪件小事?这件事里的“暖”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相信带着这些思考再打磨,你的文字会像真正的暖阳一样,把读者的心都烘得暖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