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喜爱鹰类,有的人喜爱犬类,而我喜爱鼠类。为什么说我喜爱鼠类,因为它非常可爱。那就是老鼠。(段评:本段作为开头,通过对比点明了自己对老鼠的喜爱,主题明确,但语言比较直白,缺乏吸引力。可以用更生动的方式引出老鼠,比如加入具体的场景或小疑问,让开头更有趣。修改版:有的同学喜欢威风的老鹰,有的同学喜欢忠诚的小狗,而我却对小小的老鼠情有独钟。你一定好奇我为什么喜欢它吧?因为它圆滚滚的身子、机灵的模样,实在太可爱啦!)
老鼠它长着两只可爱的眼睛,水汪汪的像两颗黑色的宝石。它的嘴巴小巧可爱,长着两颗大门牙,粉嘟嘟的。长着也一样粉嫩的鼻子。它的外表有很多种颜色有棕色、黑色、白色、橙色、绿色、紫色,可是我喜爱很正宗的黑色。它的手也是短短的,看起来很有用,它的脚也是短短很是敏捷。它的尾巴细细的黑黑的好像一条线。(段评:本段详细描写了老鼠的外貌,用了比喻的手法,很生动,但有些句子顺序可以调整得更自然,还可以增加一些小细节让描写更具体。比如把颜色的描述和自己的喜好结合得更紧密,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你对黑色老鼠的偏爱。修改版:老鼠的样子可讨人喜欢啦!它有一双水汪汪的黑眼睛,像两颗亮晶晶的黑宝石,总是滴溜溜地转。小小的嘴巴里藏着两颗白白的大门牙,粉嘟嘟的小鼻子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嗅着什么好吃的。它的毛色可多了,棕色、白色、橙色……但我最喜欢油光水滑的黑色,摸起来一定像缎子一样顺滑。它的四肢短短的,却很有力,跑起来可敏捷了!细细长长的尾巴甩来甩去,像一根灵活的小黑绳。)
它的生活习性很特别,每天的早上它都是不会出来的,只有晚上很黑的时候它会悄咪咪出现,看它的样子是很害怕被人看见真机灵。它非常常的 (改:常常) 出现在小巷子和街口。(段评:本段介绍了老鼠的生活习性,内容准确,但语言有点简单,缺乏画面感。可以加入一些具体的场景描写,比如老鼠晚上出来时的样子,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它的机灵。修改版:老鼠的生活习性可特别啦!白天它会躲在温暖的小洞里睡大觉,只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悄悄地溜出来。它弓着身子,小爪子轻轻地点着地,耳朵竖得直直的,生怕被人发现,那机灵的模样真有趣!它经常在小巷子和街口的角落里活动,好像在探索神秘的世界。)
它是很会偷东西的,我看到它有一次偷东西。它是先从那个洞里出来摄手摄脚 (改:蹑手蹑脚) 的一脸慌张的表情,它来到了我们的餐桌前小心意意 (改:小心翼翼) 的爬到盘子里,把餐面 (改:餐桌) 今天吃剩下的面包给叼走了,它拿到面包先跳到了椅子上再跳到地板上,到了最后它像一个胜利者一样开开心心的回到了它的窝。它偷一块面包的时间花了十几分钟,可以看出这只老鼠偷东西是很谨慎的去偷。(段评:本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老鼠偷东西的情景,情节完整,但有些词语使用不太准确,比如"摄手摄脚""小心意意",而且可以增加一些老鼠偷东西时的动作细节,让场景更生动。修改版:老鼠最擅长的就是偷偷找食物啦!有一次我亲眼看到它偷东西的样子:它先是从墙洞里探出头来,东张西望了好一会儿,然后才蹑手蹑脚地溜出来,小脸上满是慌张。它悄悄地爬到餐桌下,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终于来到了盘子边。它用小爪子捧着剩下的面包,快速地叼在嘴里,然后“嗖”地一下跳回地上,像个打了胜仗的小战士,开开心心地跑回洞里去了。这整个过程用了十几分钟,它可真谨慎呀!)
这些老鼠可真可爱让人摸不着头脑 (改:爱不释手) ,我可最爱老鼠了。(段评:本段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老鼠的喜爱,但语言有点平淡,可以把情感表达得更强烈一些,比如回忆和老鼠有关的快乐瞬间,让结尾更有感染力。修改版:这些机灵又可爱的小老鼠,真是让我着迷!每当想起它们圆滚滚的身子、滴溜溜的眼睛,我就觉得特别开心。我真的太喜欢这些小小的“机灵鬼”啦!)
吴金鸿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神奇的老鼠》,老师首先要为你独特的视角点个赞!在大多数人对老鼠抱有刻板印象时,你却能发现它们“可爱”的一面,还大胆写下对老鼠的喜爱,这种不随波逐流的观察和思考,让文章一下子有了新鲜感,特别难得!
你已经学会了用分段的方式介绍老鼠的不同特点——从外形的眼睛、牙齿、尾巴,到生活习性的“夜出昼伏”,再到偷面包的具体事例,结构清晰,能看出你在搭建文章“骨架”时花了心思。尤其是描写外形时,用“两颗黑色的宝石”比喻眼睛,“好像一条线”形容尾巴,这些比喻让老鼠的样子变得生动起来,很有画面感;写偷面包时,“蹑手蹑脚”“小心翼翼”这些词,也抓住了老鼠的机灵劲儿,细节很真实。
不过我们可以一起给文章“添点料”,让它更出彩。比如在介绍外形时,你提到老鼠有“棕色、黑色、白色、橙色、绿色、紫色”多种颜色,但“绿色、紫色”的老鼠其实很少见哦,是不是把仓鼠的颜色和老鼠弄混啦?下次可以查一查老鼠的常见毛色,让描写更准确。再看偷面包的事例,你写了它“从洞里出来→爬到盘子→叼面包→跳椅子→回窝”的过程,但如果能加一点“特写镜头”就更好了——比如它叼面包时,大门牙咬着面包边的样子,尾巴是不是翘起来保持平衡?跳椅子时有没有发出“沙沙”的声音?把这些细节用“五感”(眼睛看、耳朵听)写出来,就像给读者放了一段小电影,老鼠的“可爱”会更让人信服。
最后,结尾的“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点模糊,其实你可以把“摸不着头脑”的原因说清楚——是它明明很胆小却敢偷面包?还是它偷东西时的谨慎劲儿反差萌?把这份独特的感受点透,你的喜爱就会更有力量啦!
💡 老师还想和你一起再深入想想:
- 除了偷面包,老鼠还有哪些“神奇”的本领?比如它们的嗅觉是不是很灵敏?牙齿一辈子都在长,这对它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大家都觉得老鼠“坏”,你却觉得它“可爱”,如果把你观察到的老鼠和人们印象中的老鼠做个小对比,会不会让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 下次观察老鼠时,能不能试着记录它的一个完整“小任务”(比如找水喝),把它遇到的小困难和解决办法写下来,老鼠的“机灵”会不会更立体?
老师很喜欢你这份敢说真话的观察力,相信再加点“精准的细节”和“深入的思考”,你的文章会像你眼中的老鼠一样,既可爱又充满惊喜!




